首页 > > 兑换 > 正文

一边是家庭需求旺盛 一边是机制尚未健全_机制健全

PN79AM(}PXR700ITJL~0O6R_副本.png

二孩妈妈张晴最近压力有些大:产假即将结束的她,不得不面对新生宝宝由谁照护的难题。“双方父母年龄都大了,照顾大宝已经够累了,交给保姆又不放心。”张晴说。

6月27日,记者走访了解到,张晴所面临的,是诸多双职工家庭所面临的尴尬:多数幼儿园只接收3岁以上儿童,托育机构又游走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妈妈们在家庭和事业间徘徊,隔代抚养又容易引发银发族“两地分居”等问题……一边是需求旺盛,一边是供给短缺,婴幼儿“无所依托”的困境,应该如何破题?

需求

婴幼儿照护成双职工家庭“心病”

6月26日下午,58岁的王红霞一手牵着5岁的孙子,一手推着一岁半的孙女,匆匆从菜市场往家里赶。由于儿子儿媳工作忙,两个孩子就全由王红霞一人照看。身体疲劳且不说,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几百公里外的丈夫:“他还没有退休,一个人待在老家,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

在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区,记者随机采访的十余名年轻家长无一例外地表示,未上幼儿园的孩子由父母照看。“保姆工资连年上涨,一般家庭难以负担,我身边还有一些优秀女性被迫中断了事业,做了全职妈妈。”许女士说,从休完产假到孩子入园的两年半时间,由谁来带孩子是很棘手的问题。

国家卫健委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大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未入托育机构的主要原因是“附近没有接收3岁以下孩子的托育机构”;而“孩子谁来带”的难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职工家庭的“生育意愿”,60.7%的“一孩”母亲因为“没人看孩子”而不愿生育“二孩”。

市场

细则缺位,托育机构在灰色地带游走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作为3岁前儿童集体保教机构的托儿所遍地开花,进入新世纪,此类机构开始锐减。目前社会力量开始关注这一需求,一批托育机构出现。

在郑州一家开设在居民楼的托育机构里,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游戏。“最小的孩子只有1岁4个月,最大的3岁,多来自双职工家庭。我们根据孩子年龄设计开发了音乐、美术、运动等一系列游戏课程,一个月收费在2500元左右。”负责人白女士介绍。记者发现,家长对此类托育机构较为认同,但整体上,它们的场地、卫生、消防等略显简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和我省有关婴幼儿托育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管理细则尚未出台,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存在诸多困难。”郑州一家托育机构负责人张先生坦言,他们注册时没有婴幼儿托育这一项,只能以“教育咨询”的名义办证。没有标准,只能参照国内外幼儿园管理的标准进行,目前即使有相对完善的课程、师资等,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家长需求旺盛,我们战战兢兢,急盼‘转正’,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建议

加强家庭教育发展普惠托幼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梳理各部门职责并提出,到2020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

日前,省总工会也印发文件,就“落实产假制度,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支持”“推动并支持用人单位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推进母婴室建设”提出要求,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

“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广大家庭和谐幸福的需求,要坚持‘家庭为主,托育补充’。”省政协委员、安阳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马艳君说,要开展公益的家庭早教知识普及,尤其是要组织专家团队,定期深入乡村,推广科学育儿观念;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自办福利性托幼机构,依托高校和社区实现普惠托幼机构高质量发展;提高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门槛;探索试行与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衔接的育儿假、产休假,满足群众期待。(记者 周晓荷 王平)

责任编辑:陈静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