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读书 > 正文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原标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与大势,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专家一致认为,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作出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安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稳字当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9年,我国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六稳”工作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审时度势,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不断演变的外部环境有着清醒判断和充分认识,对明年经济发展提出了务实的目标任务和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注意到,会议并没有太多强调经济增速,而是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中效益的提升、结构的优化、民生的改善与风险的防范。

会议指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稳字当头体现了我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方面,稳是前提和基础,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要坚持稳中求进,在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基础上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通过改革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

会议提出,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一些改革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削弱和制约了整体效果,加大了改革推进的难度,因此要改善经济工作的方法,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改革措施的系统性、协调性、实效性,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黄群慧指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当前,我国面临不少困难,但要看到我国经济具备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态势愈加明显,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因此要树立信心、积极进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张立群说。

“两个轮子”,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齐头并进

挑战与机遇总是同生共存。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认为,“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是达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目标的根本路径,而促进各个方面创新的改革举措则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

“不断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归根结底要依靠改革来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钟茂初说,归纳起来,一是通过改革,形成有效激励企业创新和科技人才创新的体制机制;二是通过改革,有效激励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基础能力,促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引领作用的新技术产业或既有产业升级;三是通过改革,挖掘和发现新的市场需求,激励新兴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成长,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通过改革,为企业降低制度性成本、破解创新发展障碍、挖掘可利用资源,为产业创新提供必要的动能。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体制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转换、新旧模式转换,将成为2020年工作重点之一。这需要提升由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试验研究组成的创新链的整体效率和水平,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创造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加速增长的创新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武健说,要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协同,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优化创新链,促进两者精准对接,打造以产业链为基础、创新链为引领的产业升级版。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近来,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精准聚焦难点痛点,让企业可以心无旁骛谋创新。徐洪才表示,要打破一些行业垄断,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从而调动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保障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会议提出了就业、社保、扶贫、医疗、住房等各民生领域的工作难点重点,关乎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指引了方向。

会议提出,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在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看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会议对稳就业的表述更加全面,既强调了就业岗位总量不减,也突出了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对未来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要重点加强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配合,并通过改善劳动关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就业质量。

在养老和社会保障方面,会议提出,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分析,时隔多年后再次提出“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社保缴费的降低,使得养老保险收入明显减少,这就对未来提出新的挑战,此时提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非常及时,对2020年实施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郑秉文指出,目前很多省份都在加大力度为2020年实现真正的、无附加条件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做准备,这就为进一步实现全国统筹奠定了基础。

2020年,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会议提出,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认为,2019年将要完成95%的脱贫工作目标,下一步的重点就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硬骨头”,这需要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减少对政策的依赖性,高质量、高水平实现脱贫目标。

对于会议提出的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张琦指出,在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收官阶段,既要确保目标按时完成,更要确保脱贫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需要建立好防返贫机制,如使用好基金、保险等金融工具,加强经营性产业支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就业安排等。

(本报记者 温源 刘坤 鲁元珍)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