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房产 > 正文

[...发展鼓与呼的人—内蒙古一机集团原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剑铭访谈录] 内蒙古有什么工厂

胡剑铭:1952 年 2 月出生,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正高级编辑。系内蒙古一机集团原党委宣传部、党委工作部副部长, 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首席文化管理师、国防科技工业新闻宣传内蒙古联络站副站长、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包头市电影电视协会会员、包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届职工文联理事、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12 年前,我大学毕业刚分派到包头日报社不久,采编部主任安排我去几个驻包央企的军工厂采访,在内蒙古一机集团的采访中,认识了时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胡剑铭同志,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之后我们打交道十几年,成了老朋友。他是这个军工团队中唯一连续从事 32 年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老同志,从一个老宣传工作者的视角来看,可以说,他也是这个军工厂那一段历史发展的见证人。听说他虽已退休五年,但一直被单位返聘,仍然从事宣传老本行。现在他被借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参加描写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的《独臂总师——祝榆生》一书的编撰工作。

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代新坦克开始批量生产

记者:

胡老师,您何时参加工作的?是一直在一机集团工作吗?请您谈谈您刚到工厂时的情况。

胡剑铭:

我是 1970 年 3 月份到内蒙古一机厂参加工作的。那时,我们国家正处在“文革”中期阶段,之前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各个行业都在搞运动。1969 年底,中苏交恶,美国侵越,面对当时国内国外的形势,中央提出“抓革命,促生产”“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许多行业积极响应,开始了恢复生产的工作。为尽快装备人民解放军和“反修防修”“援越”“援阿”,中央对军工行业实行军事管制,即“军管”,于是,兵器行业首先全面恢复了生产,并大量招收下乡知青和社会待业青年,同时召回下乡的厂子弟知青入厂,我就是那时进入一机厂工作的。

当时军工厂招收工人政审很严格,比照参军条件,都是百里挑一,所以我们那时觉得当个军工战士很光荣。而那时的一机厂自 1960 年中苏关系中断后,新建起来的坦克生产线尚未大批量生产过坦克,所以,虽然“文革”期间人们忙着搞运动,工厂疏于管理,生产现场杂乱无章,但厂房和机器设备在当时的条件下,应该说在全国仍然属于最先进的,也是一流的。

为了加强国防建设,迅速提高军队的武器装备力量,在军管会和企业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的拼搏下,大家克服重重困难, 工厂生产的坦克首次大批量装备了部队,也有力地支援了友好国家。

青藏高原试车

记者:

作为一家大型军工企业、共和国坦克研发和制造的“摇篮”,在外人看来,一机集团充满神秘色彩,令人格外向往。作为在宣传和新闻报道岗位上工作几十年的一名老兵,您和您的同事们怎样向外界介绍她?有哪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取得了哪些成就?

胡剑铭:

作为我国最大的主战坦克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的一机集团,在改革开放之前确实是极其神秘的,工厂和产品的对外宣传报道十分严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党中央及时调整国家发展战略,确定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思想路线,在压缩军费、裁军百万之后,又对军工企业提出了“保军转民,军民结合,协调发展” 的指导方针,使全国军工企业在保留一定的军品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规模转向开发民用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许多军工企业的民品生产就占到企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为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竞争力,开拓更大的市场,军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放宽保密等级,充分利用新闻宣传来为企业扩大影响,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美国等西方监测卫星对我国重点区域和设施实行监控,我们保密工作的重点也调整到科研技术的核心机密上了。

现在我国武器科研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极大地增强了军事自信,为了显示我们军事和军用装备的透明度,增强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除军队各兵种的演习常态化外,各种最新武器装备也不断地在各种展览会上亮相,尤其我国每次的天安门广场大阅兵,更是展示了大国利器的雄风。所以现在人们不出家门,不到现 场,就可以从电视和各种传媒上看到我国最新的武器装备。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的多种武器科研生产又向民营企业开放,调动了许多民营企业的积极性。现在,国家把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发展经济和促进武器科研生产的重要战略,使武器生产不再神秘。

《粗活细作》胡剑铭摄

我们一机新闻宣传团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一直以来,在历届公司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工厂的经营生产和科研技术中心工作,对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抓好舆论导向,做好团结鼓动、凝聚人心工作;对外塑造军工企业良好形象, 大力宣传军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为企业的发展“鸣锣开道”,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团队在兵器行业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新闻宣传团队,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在兵器行业保持着先进的地位。许多同志被评为《中国兵工报》《国防科技》《军工文化》《企业文明》及《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包头电视台、包头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优秀通讯员”,一机报社还是《中国兵工报》《包头日报》等新闻媒体驻一机的“记者站”,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在这些媒体开展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二等、三等奖。我本人在 1997 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厅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宣传工作者”, 2007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宣传工作者”称号。

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想让外界知道的,另一方面是外界想要了解的,这是一个一件事双向需求的话题。前者是重点突出宣传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和企业取得的新成就,以及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其主要目的是向市场推荐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或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同时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宣传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的作用是为建设精神文明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氛围,让更多的职工学习先进,对标有榜样,追求有方向,更重要的是让工厂的职工有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也让典型人物增强使命感,增加新的动力;而后者是让社会,尤其是让国际友人、合作伙伴了解我们的经营理念、企业实力、产品特色、业务范围、信誉品德,以及产品质量、技术优势、售后服务等,其目的是增加互信,增强合作,实现共赢。

抵制精神污染座谈会

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最大的体会,首先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思想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按新闻规律办事。三是在尊重新闻事件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要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要深入挖掘、揭示事物本质,提炼好主题,要善于从事物的比较优势中发现优点和特色。在宣传企业的实力、特色、优势及亮点方面,我们曾推出诸多个“第一”和“之最”。例如:内蒙古一 机厂是我国“一五”期间建成的 156 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唯一的主战坦克研制、检测、试验和生产基地;是我国最大的轮式战车系列产品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我国兵器行业最大的军民结合型、特大型轮履重型车辆制造企业;是内蒙古最大的装备制造工业企业;是中国 500 家强势企业排行第 41 位;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连续保持 39 年盈利的军工企业;工厂生产的铁路车辆货车系列产品是内蒙古的名牌产品;生产的 230 推土机在三峡大坝开工剪彩时,被誉为“天下第一铲”,其生产的 420 推土机是国内最大推土机之一;“大地牌”抽油杆系列产品在国内最早获得美国 API 石油协会颁发的质量免检证书;生产的履带式装甲消防车和涡轮风动装甲灭火车是国内唯一特种消防器材,填补了国内特种消防装备的空白……以上这些产品,都是我们企业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们对外宣传的重点。

搞好新闻宣传首先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源,在找出事物的比较优势后,正确地拟好标题,合理安排新闻的排序。尤其社会新闻单位记者在报道军工企业时,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不能一知半解、自以为是、以偏概全,要在遵守保密纪律的前提下,了解些工业知识,要从更大的视野、更高的视角,从同类事物中找出其主流、特色和比较优势,加以提炼后再报道。例如我们的记者在报道工厂刚刚研制出 230 推土机时,正

巧参加了三峡大坝建设开工剪彩仪式,于是记者在许多报纸上以醒目的标题《天下第一铲》报道成功,产生的“轰动效应”极大地吸引了读者,虽然当时有人认为是吹牛,但记者在副标题和导语里对这个主标题做了进一步推论说明和解读,最终人们认为符合情 理和逻辑关系,是实事求是的报道。这是记者对报道主体新视角、新构思方法的一种成功尝试,当时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1994 年,我们工厂从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引进技术建成生产线,在此生产线落成剪彩时,为避免西方国家对我们这样一个军工厂将此技术用于军品生产的误解,工厂专门拟了《六一七厂引进德国奔驰汽车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仪式》的标题。在宣传报道中,我们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内蒙古、包头市以及专业媒体的记者,在参观生产线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开诚布公地告诉了他们工厂的真正意图和此生产线确实用于当时兵器行业最大的军转民项目,即北方奔驰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的事实。我以《我国又一条重型载重汽车生产线在包头建成》为标题发了通稿,除应邀记者发了他们自己的采写稿外,我的通稿很快被《中国汽车报》《文汇报》《经济日报》《内蒙古日报》采用, 并在头版或其他显要位置刊登。2001 年 11 月,我们工厂为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运输车队生产了 101 辆“维和车”,并举行了隆重的发车仪式,我又一次代表工厂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内蒙古日报》记者来采访,中央电视台当晚在《新闻联播》播出此条消息。

寒区雪原试车

记者:

在长年的新闻报道工作中,一定有些事件会令您特别难忘, 有些场景令您兴奋、激动甚至热泪盈眶,您能向读者们讲几件难忘的事吗?

胡剑铭: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们工厂生产的坦克五次参加天安门大阅兵前后的宣传报道。人们也许知道,我国举行国庆阅兵是每十年一次,1959 年举行国庆大阅兵之后,1969 年因“文革”没有举行,直到 1984 年,因国际形势的变化,为检阅和展示我国的国防实力,破例举行了 1984 年天安门阅兵。当时给一机厂是按“一号任务”下达的。那时,工厂正巧处在大干某外贸产品的繁重的生产劳动中,“一号任务”要求当政治任务来抓,而某外贸产品是与甲方

签了合同的,如果违约,经济损失和国际信誉影响不可挽回。为了保证这两项任务的生产进度,工厂只能进行插线生产。

广大职工一方面是为了给祖国争光,另一方面是保证完成政治任务,为工厂争光。于是全厂总动员,全厂上下掀起了劳动竞赛,高潮迭起,一浪赶一浪。许多车间职工加班加点连轴转,后勤保障送水、送饭到车间,医生 24 小时守护在现场,好多干部职工干脆吃、住在车间。那时劳动保护条件较差,为了大干抢时间,发生工伤事故是常事,但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轻伤不下火线,坚持连续作业……就这样,在全体干部职工半年多的奋勇拼搏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按时完成任务,使这批坦克参加了 1984 年大阅兵。那时电视机还没有普及,许多职工是从工厂广播站的高音喇叭、家里的收音机上收听的。当听到一机人亲手生产的坦克顺利通过天安门的时候,我和所有的一机人一样, 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涌动,在为之欢呼声中流出了眼泪,因为一机人为之付出了不知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在生产代号为 9910 的阅兵产品,即国庆 50 周年阅兵产品和最后顺利通过天安门阅兵的前后,一机人也是怀着这样无比激动的心情,因为这次正好是兵工人为之拼搏了近 20 年的产品—我国自主新研制的 99 式(即三代)主战坦克首次亮相。能否顺利通过?一机人都悬着个心……顺利通过后,一机人充满自信。在国庆 60 周年阅兵中,除 96 式、99A 主战坦克之外,一机人还为阅兵推出了 8×8 轮式步兵突击战车新产品,让许多外国嘉宾刮目相看,一机人更是激动不已。2015 年,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阅兵,在 27 个受阅方阵中,有 7 个武器方阵产品出自一机人之手,这当然也让一机人无比自豪。2017 年 7 月 30 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朱日和阅兵中,8 月 16 日,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主办、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和一机集团承办的第二届“装甲与反装甲日”纪念活动中,作为我国主战坦克的科研和生产企业内蒙古一机集团,其主要产品和其他兄弟军工企业的产品,在检阅中尽显雄风,这些怎能不让一机人一次又一次地激动、骄傲、自豪呢?

记者:

一机集团发展到今天,背后是几代人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 的人民兵工精神。站在您的角度,怎样理解这份薪火相传的人民兵工精神?

胡剑铭:

人民兵工精神是军工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学习生活中,不断积淀、凝聚、升华,逐渐形成的结晶和结果,同时融合、传承在工厂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而这种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又如同血脉, 深深蕴藏、流淌在几代军工人的血液中。我想,我们厂真正显现和形成人民兵工精神有七个历史阶段。

最早是 1953 年到 1958 年的建厂初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一机人与全国人民一样,在“一五”期间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战天斗地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在塞外戈壁荒野上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坦克制造厂,从土建施工、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试制投产,到 1958 年 12 月25 日试制出第一辆中型坦克,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这期间传承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和军队“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争取胜利”“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第二阶段是从 1959 年到 1966 年期间。我们生产的 36 辆坦克参加新中国成立 10 周年阅兵,中苏关系破裂后中断了对我们装甲钢等技术、材料的供给,西方敌对势力封锁,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军工人发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奋发图强精神,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 601 号新钢种,打破了苏联和西方的技术封锁,使我们的坦克制造得以继续发展。这一时期,我们军工人有志气,终于走上了不靠外援、自主发展坦克工业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从 1966 年到 1978 年期间。“文革”没有将一机人摧垮,全厂干部职工顶着逆流坚持生产,虽然少数人兴风作浪,但也如同 臂挡车,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70 年,党中央对军工企业实施“军管”,从此厂里大干的劳动竞赛没有停止过。这一时期,国家困难,物资匮乏,职工生活福利均是按计划供给,加班加点,连轴转,无私做贡献,没有加班费,没有休假……但一机人体谅国家的困难,发扬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职工自发互帮互助,总厂、分厂都有困难补助,车间工段甚至班组都有互助组。那时兵工人工作辛苦,生活艰苦,但干群关系融洽,人们的精神是愉快的。在这一阶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得到很好传承。

第四阶段是从 1978 年到 1985 年期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工厂彻底清理“文革”的余毒,并进行大规模现场管理和规范化整顿,生产现场和厂容厂貌大变样,获得“大庆式企业”“全国模范企业”“五一劳动奖”等荣誉称号。改革开放春风拂面,但中央将改革试点先于农村,城市改革先在南方沿海城市试点。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中,人们的思想受到冲击,尤其国家对军工行业提出“保军专民,以民养军”方针, 军品订货锐减,迫使“断奶”后的军工企业转轨变型,踌躇满志地进入市场“找米下锅”,开始大力发展民品。中东局域战争的爆发, 使一机外贸产品订货骤增,一机人又一次进入坦克生产的高峰期,全厂上下团结一致,攻克难关夺高产,使几万职工渡过了这一困难阶段。这期间,一机人在改革的浪潮中似中流砥柱勇立潮头, 恪守着军工人国家利益至上、顾全大局、忠于职守、脚踏实地、稳中求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勇开拓的精神,坚定地走上了新的征程。

第五阶段是从 1985 年到 1994 年期间。这个阶段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一机人充分利用军工技术的优势,稳健地向更广阔的民品领域推进,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促使“北方创业”股票上市。工厂瞄准国家能源、交通运输、矿山机械等重点行业领域市

场需求,先后开发成功油田机具、铁路车辆、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等大型民用产品,如“大地牌”抽油杆、推土机、铁路车辆、“北方奔驰”重型汽车等,尤其引进德国奔驰公司重型汽车技术,建成北方奔驰汽车生产线,标志着带动中国兵器工业上百家企业发展的二次创业的开始。这个阶段,一机人奉行的仍然是国家利益至上和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敢于挑战,永不言败,勇敢地挑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走上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第六阶段是从 1994 年到 2004 年期间。这个阶段,国家开始了对国企的改革试点,一机被列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工厂开展了 “十大观念转变”的大讨论,住房、医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个展开,好在工厂前期开展了“十大观念转变”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职工思想有了准备。后来,“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抬头,此时,一机的政治思想工作发挥了作用。工厂党委创立了“实效型政工”工作法,制定了“收入唯一”分配原则和制度,在机制和制度上保证了“公平、正义”和职工的权益,捋顺了人们的思想,使工厂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转变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体制得以顺利进行。这个阶段,在改革思想观念的过程中,一机人仍然保持冷静的头脑,相信党,相信群众,发扬求同存异、顾全大局、舍弃小我的无私奉献精神,达到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生产经营方面,工厂确定了做大做强“五大块”业务,实施了“哑铃形”经营战略,经营形态呈现递增长式,军民品发展势头良好,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第七阶段是从 2004 年到 2017 年期间。此时,工厂根据产品结构和有效资源使用不能盘活和不能很好利用的情况,提出了“相关多元专业化战略”,拟定了向建设现代化的重型车辆企业集团迈进的目标。经过梳理,将有效资源集中在以重型车辆为核心的主营业务上来。经过努力,到 2012 年,公司主营业务接近了200 亿元,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内蒙古自治区首个突破 100亿元的工业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这期间,科技人员在“预研一代,生产一代”思想的指引下,技术储备雄厚,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使武器装备研制从为军队单兵种服务向多兵种和系列化服务转变,形成了轮履两大系列产品新格局。在这阶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经过历史的积淀和几代人的传承、提升,已经具有了新的文化内涵,其底蕴和潜在力量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和强大动力,同时,这种军工精神经过企业的梳理和提炼,形成了具有一机特色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公司被国防科工委评为“军工文化先进单位”。

现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建军思想和强军目标,一机集团深入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战略思想,在中央军民融合工作会议和公司“以军为本,以车为主,军民品协同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公司军用产品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主要民用产品也得到稳健发展。2017 年 8 月,一机集团将军工资产整体包装挂牌上市,成立了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上市的三家股份制军工企业之一,公司进入中国 500 强企业的第 41 位。这一时期,公司与兵器集团共同举办了两届“装甲与反装甲日”坦克与装甲武器的检阅活动,展示了国威和军威,也弘扬了人民兵工精神,让军工人扬眉吐气,更加增强了热爱国防事业和奉献国防事业的坚定信念。

纵观人民兵工精神在一机历史上七个阶段的形成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无论一机人的军工事业遇到何种困难,经过大风大浪考验和锤炼的一机人,从骨子里就带着军工人的自信和豪气,这种品质世代相传。因为他们是共和国的骄子,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使命,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早已镌刻在他们心中,并贯穿于整个一机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只有逐年升华,没有萎缩,这是一机人永立不败之地、走向胜利和辉煌的精神法宝。

记者:

听说您在退休后仍关注着一机集团的发展,请介绍一下您的近况。

胡剑铭:

前面我讲过,我一辈子就在一机工作,到现在,伴随着她走过了 47 个春秋,可以说,我也是工厂这一历史阶段的见证人,对工厂的感情很深。在为工厂努力奉献的同时,工厂也培养教育了我, 所以我永远感恩工厂,感恩曾经,包括现在仍然同我相伴,共同工作、战斗的师傅、领导、同伴、我的兄弟姐妹们。

2012 年 2 月我正式退休,根据工厂宣传工作的需要,单位一直留我从事一些在岗同志忙不过来的工作。起初为《一机工人》报《一机记忆》专栏撰写工厂发展史话,每半月一期,每期一篇 8500—9000 字的文章,配两三张图片,占一个整版,共撰写了36 篇,31 万字。后又受聘于北奔重汽集团公司,协助党群工作部搞好报纸、电视及对外新闻宣传的编审工作。2015 年 9 月至今,工厂又推荐我到北京,参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组织的, 描写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的《独臂总师—祝榆生》一书的撰写工作。(记者:郭健)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