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名人 > 正文

[问吧精选 | 无休止的繁简之争:简体字=没文化?]

原标题:问吧精选 | 无休止的繁简之争:简体字=没文化?

要求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

12月6日 教育部公开答复称

简化汉字符合演变规律

且文字不等同于文化

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1956年 《汉字简化方案》颁布

现行的简化汉字成为通用的规范文字

1989年 有学者提出“识繁写简”

2008年两会 有人提议繁体字重回课堂

繁简之争 从未停止废简复繁的呼声时有出现

恢复繁体字真的有必要吗

繁体字对当下的我们还有什么意义

// 本期问吧题主 //

我是华师大终身教授

刘志基

,专攻于文字学方向,热衷于汉字文化探究。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史?为什么会有简体字的出现?简体字真的会“因简害义”吗?关于汉字的历史,问我吧!

中华汉字,如何走到今天?

@抓住那只萤火虫:语言的发展难道不一直都是遵循着经济原则、越来越简便吗?

刘志基:历史上其实也有很多简体字繁化的现象,比如“暮”原来就写作“莫”之类,这正是文字发展规律的另一种体现。当然这和当前有些人呼吁恢复繁体字不是同一个概念。后者确实会不经济。

@fbkmqj:实行简体之后,一些语言学的理论,比如六书,是不是就失去意义了?

刘志基:狭义的“六书”只是针对小篆的构形提出的分析理论。广义的“六书”也就是目前学界认同的汉字结构分析理论,对各个断代的文字都会具有分析意义的。

@熊玉则:书法是我国文字的艺术载体,书法允许使用繁体字,那其他公共场合,为何不允许使用繁体字?

刘志基:书法展示交流,属于艺术语境,用非规范字没问题;正式的语言交际场合,不用规范字,会产生交际障碍。这就像我们一上马路,就得遵守交通规则一样。

我们还是应该继续把简化字作为规范字,而不是说繁体字一概不能用、不能学,繁体字在语言交际和社会应用中有特定的作用,我们的文字规范政策也有这方面的表述。

@风雨与夜:近来有声音要复兴繁体字,是开历史的倒车,还是固本思源?

刘志基:没有必要上升到“开历史倒车”的高度。恢复繁体规范字地位的意见,看到了文化传承方面繁体的作用,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废止简化字,一定会造成新的文化断层,损失更大,得不偿失。

文字规范不能轻易动,在应该用繁体字的地方也不要去限制,这可能是目前比较明智的做法。

(澎友补充)@wks毛:文字的基本功能、属性就是记录,没有必要给文字本身赋予太多的意义。

如果一定要恢复,在繁体字之前还有过象形文字、篆书……为什么不一起复兴象形文字呢?繁体字也是从更早的文字演化而来的呀。

以繁化简,出于何种考虑?

@无为而治的老子:简体字为什么会出现?80年代再次简化的字为什么没有继续使用?

刘志基:简体字历史上从来都有,我们现在说的应该是建国以后确定的“简化字总表”中的字,即“简化字”。简化字的产生,有复杂的原因,比如“五四”以来的汉字简化思潮。国民党政府也推行过简体字,只不过后来废止了。还有就是扫盲运动的需要,等等。80年代公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二简”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文字规范轻易动不得。@7Rniii:网上流传着一些改繁体为简体之后的意义变化,评论非常负面。比如“亲(親)不见,爱(愛)无心”等,我们该如何看待?

刘志基 :如果造字意义都要追求字源状态,似乎应恢复使用甲骨文才好。

汉字秦汉以后就隶变了,也就是符号化了,字形本身直观的意义也就淡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繁体字、简化字对字源意义的保留程度都不咋地,百步与五十步而已。

当然,我也不认为所有简化字的简化方式都是合理的。

(澎友补充)@李含沙:

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过字体改革,但是最终结果还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来决定。武则天自己造了很多字,也很快成了死文字,成为汉文字史中的一个注脚。有一些过度简化的字,就比如“早餐”的“餐”字,简化为“夕”,不符合人民群众的认同,也最终被废弃了。

目前来说,这一版简化汉字还是广泛被社会和人民接受了的,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合理性。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员

@Gribbon:港澳台是否出现了汉字简化的趋势呢?这种简化是必要的吗?

刘志基:港澳台也有很多人正式文件用繁体、手写时用简体字。由此来看,繁体字简化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佚名:当初提出简体字是因为新中国当时文盲率非常高,如今我国已经没有多少文盲了,为何不废简复繁?

刘志基:已经推行了60多年简化字的社会,再去恢复繁体字的规范地位,或者再进一步简化,都会带来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样说吧,如果汉字还没简化,我是不赞成汉字简化的;但是简化字推行了60多年后,说要恢复繁体,损失比收获大很多,所以我还是不同意简化的。

@卑鄙的圣人:如果国家恢复使用繁体字,最大的难点在哪里?从学习者的角度好像并不困难。而且现在文字多数是电脑输入,似乎在书写效率上的影响也没那么大。

刘志基 :我觉得最大的难点是整个社会已经有了60多年简化字规范的积淀,这几十年里已造就了浩如烟海的简化字文资料,如果改用繁体作规范字,会造成新的文化传承障碍。提倡恢复繁体的一大理由就是有利于文化传承,事实上结果会是相反的。当然,还有大的经济和资源浪费。

(澎友补充)@标签贰零零壹:

我个人认为:1、需要制定与简体字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对教育工作者进行短时间大范围的培训。2、推出恢复繁体字的文字规范后,现有的、已经印刷完成的教科书、财务票据等等物料都需要报废重印;同样字号的汉字,部分的繁体字印刷起来比简体字困难更大,而且很容易模糊不清,可能需要对编辑、排版、印刷都进行重新设计。实际会更复杂、更庞大。这个可以参考日本更改年号时社会上有关的声音。

面向未来,汉字该走向何方?

@口经理:繁体字识读,在诗词歌赋、书法等领域能更好彰显汉语的优美和魅力,并且大概率会加中华文化圈尤其是港台同胞的认同感。这可以算是很大的优势吗?

刘志基:同意你对繁体字作用的评价,但是事实上在你说的那些方面,使用繁体并不受限。我教过很长时间古代汉语,教材都是繁体;我也喜欢书法,从没人不许书法作品写繁体。至于说要恢复繁体规范字的地位,我觉得不妥,因为损失会更大。

(澎友补充)@独自等待:

文字不等同于文化,但没有文字,汉字也就失去了载体,过度简化就会对其文化意义造成损害。现在繁体出版物太少,输入法中也没有适合文言文的词汇库,实在是给学习和使用繁体字的人造成了很多不便。 

(澎友补充)@熊:

从旅游时遇到的对联牌匾,到阅读古文献,到国际交流,甚至学习日语,都要或多或少用到繁体字。繁体字在现代生活中还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澎友补充)@归来:

我个人认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我们虽然接受的是简体字教育,但是去香港、台湾,或者看一些简单的繁体字古文的时候也基本能够理解。写书法的孩子临摹繁体的字帖,也不会影响在学校的简体字学习。我认为只要维持现状,让有兴趣或者有研究需要的人自己额外学习繁体字即可。@谢城:我认为,汉字繁化、增加单字变化(不特指繁体字),从而使单音节承载更多信息,会是更加适合电子时代乃至较远未来的发展趋势。您怎么看?

刘志基:语言文字一样会与时俱进,这是当然的。随着生活内容的变化,可能会产生新字,原有的字可能会产生新义,这都是可以预料的。但是文字构形是不是一定会繁化,似乎不好说。就文字演变规律来说,繁化往往是因为识读的需要,简化往往是因为书写的需要,这种需求的动力未来是不是会冒出来,我还没看到可以给出肯定答案的迹象。

(澎友补充)@巨浪:

汉字要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接受中国文化。繁体字太难了,会增加学习难度、阻碍交流,在公开正式场合恢复繁体字不可取。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