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社会 > 正文

倾听自然的呼吸 保护资源的健康 ——自然资源部创新推动地理国情...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李星 徐欢 记者刘军) 渭水东流,风吹草乱,沙雨成泥。

初冬时节,沿着陕西省潼关县陶家庄的一条小土路走到塬上,渭河汇入黄河的壮观景象一览无遗。顶着肆虐的狂风,调查队员陈通和高奇拿着PAD和手持定位仪,仔细比对核查影像数据。两周以前,技术人员从卫星遥感影像中发现这里的图斑发生明显变化,有可能出现新的人工建筑。仅仅依靠卫星图像不能确认真实现状,需要前往现场核查比对。此地的黄河沿岸建筑物范围明显变大,塬上的耕地也种上了经济作物。他们需要把这些“所见即所得”的自然地理现状数据采集下来。

技术人员在黄河岸边现场核查。

记者了解到,2016年,历时3年、出动5万多名科技人员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完成,开始进入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新阶段。“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2017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明确要求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为掌握我国地理国情信息变化情况,自然资源部创新运用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技术,持续推进基础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探索研究自然资源科学监测方法,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地理国情监测内业生产场景。

自然资源“家底”知多少

“最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拓展地理国情监测应用服务,相关成果已在耕地保护、国土整治、‘多规合一’、环境保护与治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负债表编制等多个领域应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处副处长郭炜信说。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作为自然资源部的派出机构,“承担并组织协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修复、防灾减灾、督察执法等工作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是他们的主要职责之一。

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陕西局相继开展了生态屏障区自然生态状况变化监测、陕北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红碱淖水域范围变化监测等项目,正式发布陕北植被覆盖度成果,使公众及时了解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陕北植被覆盖发生的变化情况。陕西局还开展了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区等多个重点监测项目,分析自然地理现状变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陕北红碱淖水域变化监测。

项目技术负责人吴燕平告诉记者:“每年陕西局都承担着大量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专项监测任务,保质保量是基本要求。”2019年,陕西局承担陕西全域及新疆、青海、甘肃等区域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任务,面积约286万平方千米,形成了新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同时,开展大秦岭、祁连山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和甘肃新疆农业主产区等地域的自然资源专题监测分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8年起,陕西局开展大秦岭自然资源状况地理国情监测,提取监测区域范围内信息,形成地表覆盖状况监测数据集。通过分析比对,获取地表覆盖类型的面积、占比及变化面积和变化率,同时还能分析相关地类发生变化的典型区域和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变化情况及趋势。

专题监测技术负责人张瑜介绍:“除了地表覆盖情况外,我们还重点开展分析评价,对监测区域46度坡度以上林地、露天采掘场、秦岭地区尾矿库、秦岭地区房屋建筑变化等信息进行综合研究,这些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秦岭地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人类活动影响监测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2019年,秦岭保护又增加了新的技术手段。按照陕西省秦岭办部署,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研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监管平台。研发人员张晋纶介绍:平台由网格监管系统、任务监控系统、手机APP取证系统三大业务系统组成,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监测区域分为2510个网格单元,每个单元配备网格员。“我们利用监测技术,通过卫星影像资源管理、动态监管、任务监控、台账管理、网格体系等,将发现的疑似图斑,直接下发至网格员手机端,网格员使用手机APP实地核查确认后逐级上传,直至解决问题。”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监管。

张晋纶说:“虽然我们只提供疑似图斑,不做属性判断,但是为及时发现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相关专项整治、台账问题追踪等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支撑保障。”截至2019年8月底,平台拥有近8000名网格员,覆盖了秦岭生态保护区域6市39县358个乡镇,约5.8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监测到疑似异常图斑128个。

资源管理更加有效

自然资源督察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自然资源督察局所监管的地域范围辽阔,仅仅依靠现有的督察人员明显不够,创新应用最新技术手段,提高自然资源督察治理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从2015年开始,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与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开展深入合作,探索应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督察工作。牵头负责该项工作的第一航测遥感院徐培罡,带领团队参加实地督察、梳理督察数据、研发信息系统等,为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从一开始的门外汉到熟悉各项督察业务流程,从基础数据梳理到督察业务系统研发,从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等到后期与西北6个省级机构自然资源部门的业务衔接等,技术支持深入到督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徐培罡介绍:“自然资源督察信息化应用平台包含数据库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实地核查系统、数字督察系统、实地在线举证5个系统。督察人员利用系统批量数据分析,形成疑似违法问题清单,据此开展省域研判,判断督察区域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实现问题台账全流程跟踪监管。”平台提升了督察工作效率,相比传统方式,数据分析时间缩减3倍以上,实地核查和驻地督察时间缩减一半以上,问题认准度达80%以上。

据了解,信息化平台各系统应用已在省域研判、全覆盖例行督察、审核督察、专项督察、全天候遥感监测督察、专题调研等工作中得到有效利用,提升了督察靶向性和精准性,在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督察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资源开发利用有了数据支撑

陕西延安,山川沟峁成片。通过治沟造地,平整的土地、宽敞的道路和丰收在望的庄稼一望无际。

治沟造地,被称为退耕还林的“姐妹工程”,是利用现代工程手段,田、渠、坝、坡、路、林一体化综合施策,围沟造地。这样既解决了退耕还林后农民耕地不足等问题,又统筹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修复难题。

陕西省延安市治沟造地国土整治是惠民生态工程,总建设规模43.0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4.63万亩,工程子项目197个,对于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6年起,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积极参与延安市治沟造地国土整治子项目的工程复核、成效评估、权属界线测绘等工作。

该项目负责人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武琳告诉记者:“工作人员采用无人机航摄技术及内外业一体化核查等方法,发挥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国土整治项目建设管理中高效、及时、直观、准确的作用,为该项目提供复核成果。同时,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和地理国情监测相关影像和数据,快速科学精准判断。”

利用监测技术为治沟造地提供科学支撑,有效解决传统野外验收核查工作量大、抽查比例小、无法全面核查等问题,方便省、市两级对子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保证项目后期验收工程数量数据真实可靠,提升工作效率约30%。目前,项目已通过省级验收,进入国家验收阶段。

“2018年,我们还创新性引入倾斜摄影三维实景建模技术,通过对比前后期模型,多角度判断项目整体建设情况及施工质量,这样能够客观真实反映治沟造地项目实施前后效果,核定项目工程量,动态监测子项目各实施环节。”武琳表示。

随着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陕西局正着力推动各项业务全面融入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每年选派约40名局院干部和技术人员到有关单位服务,在空间规划编制、生态红线划定、国土执法信息化、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方面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为进一步提高调查监测效率和信息化水平,陕西局自主建设的陕西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行,大幅提高海量自然资源数据自动化处理能力。

创新保护耕地资源

在计算机上点开宁夏耕地保护监测监管系统,宁夏全区耕地最新变化以绿色、红色图斑和其他数据精准显示。截至日前,2019年第1期宁夏耕地变化疑似图斑13412处,各县(区)已全部完成了核查举证工作。

近年来,宁夏自然资源厅在开展全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上,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攻坚战略,同步部署了河湖空间、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地、扶贫攻坚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等专题监测,拓展了监测新领域,着力实现地理国情监测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监测成果的最大化应用。

宁夏耕地保护监测监管系统运用高分遥感影像、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历年建设用地审批等数据库,构建耕地保护监督“天眼”,实现耕地保护业务的“一张图”管理。系统根据宁夏耕地特点,构建了北部川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耕地图像解译规则集,实现耕地变化图斑的准确判读定位;通过套合数据库,掌握耕地变化的情况;这些变化图斑可以通过举证系统,下发到市县自然资源部门,以现场定位拍照或录视频方式进行核查举证。对确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等违法违规行为,由当地自然资源部门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依法依规处理。

为协助有关部门切实保护耕地资源,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创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在耕地资源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资源部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利用创新监测技术手段,运用卫星遥感“天眼”将问题“大棚房”看得更清、查得更准,利用时空大数据精准探寻“大棚房”线索。采取网格化分区、地毯式排查,对举证照片逐一判读解译,核对每一处疑似图斑。根据影像纹理、光谱特征、周边环境、照片场景、单位名称等信息,利用装载遥感影像和地理国情监测等数据的移动PAD、无人机等辅助现场核查举证,对疑似庄园、别墅、酒店等重点区域、重点目标进行重点核查。

在前期技术审核工作中,黑龙江局召集7家直属单位269名专业技术人员,昼夜奋战,对全省131个区县3.4万个疑似图斑、26万余张照片逐个比对核查,并建立核查台账,共投入各种装备300余台套,调用覆盖全省的各类卫星遥感影像、基础测绘、地名地址境界等10余类数据。同时,选派12名技术骨干赴现场协助6个督导组,按期完成了所有疑似问题图斑的技术审核工作。在后期确认核实工作中,继续投入46名专业技术人员,调用处理卫星遥感影像1282景,核对整改现场照片7212张,对全省2350个I、II类问题“大棚房”整改情况的再排查、再确认。

此次行动中,充分发挥了技术特长和专业队伍优势,同时,抽调专业质检人员实施两级检查制度,确保核查质量。7个作业组分工包干131区县,建立与前线的对接关系。技术组通过作业现场巡回、组建微信群、每日问答汇总等多种方式,实现技术流程规范,作业标准统一;通过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倒排工期,要求当日接收照片当日图斑比对完成,形成每天任务日清、日报机制,确保省作战指挥部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做到工作进度有序,信息交流通畅,成果提供及时,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奠定基础。

让绿水青山融入生活

在“中国白茶第一村”——浙江省安吉黄杜村的白茶基地上,来自浙江省第二测绘院的测绘队员们正在为获取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做着准备工作。初冬的小雨没有打乱他们的航拍计划,悬停、定位、取景、拍摄……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这块区域的卫星遥感影像被云层遮挡了,航拍是为了对缺失的影像进行补充,确保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全覆盖。”其中一名调查队员说。

浙江省第二测绘院的测绘队员们在安吉茶园开展无人机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安吉在打好“生态牌”的实践中,逐渐成为地理国情监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地。

2015年,安吉县成为全国最早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地区之一,以试点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为审计对象,将美丽乡村创建、地质灾害点治理、生活垃圾处置、剿灭劣V类水、落实河长制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专项行动纳入了审计内容。

“以前只需要审经济账,现在不仅要审钱,还要上审天、下审地、中间审空气。”安吉县审计局副局长张瀚尹打趣地说道。安吉自然资源分布广,类型也比较多,按照查资料、走访、座谈这样的老路子开展工作是非常困难的。2016年,通过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建立资源共享,借助地理信息“天眼”,安吉成功破题。

谈起审计首次触电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和地理信息技术,安吉县审计局经责科科长徐焮记忆犹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黑科技’可以应用!”以前到基层现场核查时,明明想去图纸上的山,却偏偏跑到了另一个山顶。自从测绘地理信息与审计联手后,这样的尴尬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影像的对比分析,可以直观地发现变化,找到可疑点,随后由审计部门和测绘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大大提高审计效率。这样有数可查,有据可依的审计成果也更有说服力。

2015年至2018年,安吉县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共涉及单位10个,领导干部24人,发现包括侵占公益林,基本农田,水利河道,毁林种茶等在内的问题38个,提出审计建议31条,督促有关职能单位整改措施38条,向有关职能部门移送问题线索3条。

地理国情监测创新服务安吉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的同时,也在浙江的绿水青山之间不断得到成功验证。

浙江省自然资源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地理国情监测已为省审计厅在浙江省近60个市县的审计工作提供了服务。初步形成了业务协同机制,构建了包括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大气资源、海洋资源、生态状况等7个方面47个指标的开放式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技术规程》,开发了自然资源审计信息化平台,探索出快捷、高效的信息化审计途径。

2019年2月,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办法》,明确指出“充分利用测绘遥感、地理国情监测等高科技手段,通过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数量、质量及其变动状况进行检查,提高审计效率”。该实施办法的出台,明确了地理国情监测在自然资源审计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安吉白茶名闻遐迩,过去曾有村民只顾经济效益毁林种茶的现象,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实时监测分析,把发现到的问题提供有关部门,及时整改到位。在安吉,当地百姓的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更是深入人心。

监测发现,在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一对野生貉母子在林间穿梭,这是浙江10余年来首次发现她们的身影。随着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安吉像貉这样回归的野生动物不在少数,白颈长尾雉、黄麂、梅花鹿、鬣羚、勺鸡、白鹇、猕猴等国家保护动物时常在山林间出没。最近,安吉县资源调查人员发现濒危物种——多枝霉草。

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离不开地理国情监测所提供的数据、科技、影像作为翔实的依据和可靠的参照。地理国情监测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好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