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摄影 > 正文

文化名人谈书博会:继悠悠文脉 品浓浓书香:继博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人益智,读书使人优雅,读书慰藉心灵,读书提升素养,读书温润人生。读书要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取决于怎样读。文化名人是怎么读书的?他们的读书方法对我们的阅读有什么启发和借鉴意义?在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走访了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和陕西省社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听听他们怎么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人益智,读书使人优雅,读书慰藉心灵,读书提升素养,读书温润人生。读书要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取决于怎样读。文化名人是怎么读书的?他们的读书方法对我们的阅读有什么启发和借鉴意义?在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走访了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和陕西省社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听听他们怎么说。

读书要做到“三到”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 陈长吟

微信图片_20190722102501.jpg

对于著名散文家陈长吟来说,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陈长吟认为读书是一种习惯、一种心境和一种精神享受。读书要眼到、手到和心到,才能真正体味到这种精神享受。

“过去,阅读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为了看书,我可是想尽了办法。”说起自己的阅读经历,陈长吟感慨万千。

“小时候,我能看到的书非常少,课外读物极其有限,不少书是‘偷’来读的。当时我们村有一位知识分子,家里书很多,而我和他家的孩子认识。为了看书,我就和他家的孩子套近乎,做朋友,让他把家里的藏书‘偷’出来借给我看,看完之后再还回去。现在想起这些事,觉得既心酸又好笑。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机会也多了,特别是我读大学后,当时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让我大开眼界。上大学那几年,我大部分时间在读书,几乎把图书馆里文学类的书籍全部翻阅完了。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经济上也紧张。有个星期天,我去钟楼书店,看到一本刚出版的杨朔的散文集,想都没想就买了,结果回学校的时候没钱坐车,只能走回学校。”陈长吟说。

陈长吟认为,读书要“三到”,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陈长吟所说的“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所谓眼到,就是要多读书,开阔视野。一方面,人们在上学的求知阶段,要多读书;另一方面,人们在工作后,也要多读书。

陈长吟认为手到就是要勤动笔。他说:“读书要多记,这个很有必要。这是我从中学语文老师那里学来的经验。我看到老师的宿舍里,有很多笔记本。他将在书中看到的优美句子,或风景描写,或人物对话,或哲思警句记录在笔记本里,自己没事时翻看欣赏或者需要时阅读参考,特别有用。我曾借出老师的笔记本来学习。之后,自己也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特别是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我的书房里,至今还保存着10多本以前的读书笔记。”

心到,便是读书要真正读进心里。“读书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要贪多,有的书要反复读。我把书当作一件艺术品,对自己的要求是读书要做到‘手净’‘眼净’‘心净’。读书前我会洗手,然后集中视线,排除杂念,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这样才能把书的内容用心记住。”

陈长吟认为即将开幕的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从广度、深度和新度三个方面给陕西读书人带来积极意义。

“书博会是文化的大餐,是知识的盛宴,是心灵的画卷。书博会上,我们会看到很多好书,带来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和提升精神的机会,带动市民阅读的热潮。现在出版业很繁荣,我们通过书博会能够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新成果。西安文化氛围浓厚,需要这样的大型活动,给群众带来更多精神的食粮。另外,西安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适合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这是一个探索及展示的机会。我也希望在书博会上,看到具有时尚气息的西安元素的书籍和文创产品。并且,借着这次书博会的举办,深度推进全民阅读、推进西安‘书香之城’建设。”

陕西是“中国图书的故乡”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李震

微信图片_20190722102520.jpg

在著名文艺评论家李震看来,陕西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聚集地,而且是“中国图书的故乡”,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西安举办具有特殊的意义。

李震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人都知道陕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聚集地,但很少有人知道,陕西也应该是‘中国图书的故乡’。今天说陕西特别是西安是‘中国图书的故乡’,有这样几个根据。其一,构成图书要素首先是文字,而汉字是诞生于陕西的,传说、文献和考古都可以证明,汉字诞生于黄帝时代,黄帝任命陕西白水人仓颉为左史官,造了最早的文字(其实是将各地劳动人民创造的符号系统化),大家去看看白水的仓颉庙就知道了;其二,对今天的人来说,构成图书的要素是纸,而造纸术也是陕西人蔡伦发明的;其三,中国的主要历史典籍大多诞生于陕西。即使在当代,陕西的文化也很繁盛,诞生了大量经典文艺作品,如《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可以这样说,书博会在陕西举办,并把主会场设在西安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李震而言,读书的时间几乎是碎片化的,但他仍然坚持读书,无论是在飞机、火车上还是在候车时,他总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去读书。

“尽管我读书很不‘正规’,但我追求有效阅读。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先看书名,想象要是自己写这本书的话,该怎么列提纲,列出来再跟书中的目录对比,哪有差距,然后去重点翻阅相关的章节,我感觉这样阅读很有效。我认为阅读不是把字念完了就是把书读完了,阅读一本书,应该是把书里最精华、最核心的知识和观点领会了才算读完了。一般来说,读一本书能真正有一到两个收获就已经很有效了。”李震说。

关于读书,李震希望年轻的读者既要阅读具有新思想、新观点的新书,也要多读经典。但不管是新书还是经典的书,都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读,只有推进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才算把书籍的精华或者核心的观点知识充分吸收了,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也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

如今,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变得多元化,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技术、新媒介的发展,对图书的生产、发行、销售以及阅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和全面的挑战。李震觉得我们应该关注这些新趋势。他说:“过去买书,都是要去书店买,但如今,我们坐在电脑前就可以买书,快递还能送到家门口。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图书出版的流程大大缩短。以前我们出版一本书,要经过复杂的审校以及排版等程序,流程非常长。现在就不一样了,出版的时间非常快,有时十天半个月就能出版一本书。另外,5G时代的阅读会是怎样?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希望通过本次书博会的举办,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在李震看来,书博会既要关注传统纸质图书和经典书籍,也要展示数字出版物和新观念、新方法、新思想的图书,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兼容。同时,书博会也要尊重读者的不同需求,一方面,要满足读者对经典图书的收藏需求,这部分图书应该追求较高出版品质,如豪华版、精装版,规模化、体系化;另一方面,也要满足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消费型阅读等需求。

对于即将开幕的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李震充满期待:“我肯定会去书博会,看看有什么好书,最好能买到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

李震说:“现在已经进入全民阅读时代,而此次书博会又是一次全国性的文化盛会。我希望书博会能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阅读喜好、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兼顾不同出版形式、不同内容的图书,让经典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同时,通过我们这个时代最新的技术呈现新观念、新思想、新趋势。”

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故乡”

陕西省社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刘宁

微信图片_20190722102536.jpg

“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是一场在家门口举办的盛会,各大出版社将携带最优秀、最具特色的书籍登上书博会的舞台。而阅读是我获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渠道。因此,我非常期待能徜徉书海,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作为一名文艺评论家,陕西省社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对即将召开的书博会充满期待。

多年来,西安城市文化是刘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刘宁眼中,西安最重要的定位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故乡”。中国历史上几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像周秦汉唐,都是以西安乃至关中为中心而形成辉煌灿烂的文明。当我们以世界的眼光看待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自身的文化意蕴时,就会发现,西安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就是西安的一张王牌。

“西安处处散发着文化气息,看千年的中国要去西安。外地人一到西安,远远看见西安的城墙,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时空。这也是书博会在西安举办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刘宁表示。

刘宁告诉记者,自己从事人文学科的研究,需要广泛涉猎多领域的知识,自己家中的大量藏书,都是从汉唐书城、万邦书店等地淘来的,其中就有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剑桥中华史》《哈佛中华史》。“以前,万邦书店二楼经常有打折书籍售卖。我和许多爱读书的人经常去那里搜寻‘宝贝’。因为爱书,曾有一次搬家,行李箱塞满了书,被表哥调侃‘我这表妹啥都没有,就剩书了’。”现在,令刘宁欣慰的是,西安的很多书店已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地方,不仅售书,还会举办新书发布会、讲座、论坛等活动。

对刘宁来说,阅读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必需品。除了深度阅读严谨的学术著作之外,她也爱读一些充满生活情趣的书籍作为休闲娱乐,比如教人如何养兰花,以及展示地域民俗风情的书籍。“前几天上海来了一位朋友,我俩准备去大兴善寺转转,却被街道边的旧书摊吸引了,就兴致勃勃地一个一个看过去。最终,我淘到了1993年版的《白鹿原》,朋友淘到了国家制度研究方面的资料,特别高兴,全然忘记了去大兴善寺的想法。”刘宁说,西安不仅有各种类型的书店,还有云集的高校和大批热爱阅读、热爱文化的人。作为文化人,在这座城市,你总能寻觅到知音。自己的新书《近现代作家笔下的西安意象》即将出版,书中就有对西安悠久历史文化空间进行探寻与展示的内容。

谈及西安正着力打造“书香之城”,刘宁表示,西安的全民阅读氛围的确越来越浓了。像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已连续几年常态化开展“阅读中国,书香社会——‘贾平凹邀您共读书’”文化公益活动。此项活动走向农村、偏远山区等地,倡导全民阅读,还为留守儿童送书籍,推动西安的“书香之城”建设,行稳致远。

“在古韵犹存、新风习习的西安举办书博会这场文化盛宴,无疑能增强城市的文化意蕴,推动西安成为极具文化吸引力的地域。此次书博会,已有好几位朋友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新书首发式,我非常期待赴这场书香之约!”刘宁说。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刘舒扬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