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数码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乡村振兴河南实践故事分享】 党宣

1

兰考县委书记  蔡松涛兰考县委书记  蔡松涛

“焦桐”是兰考的象征。1962年焦裕禄来到这里,担任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排内涝、治盐碱”,用铁锹翻出了三十多万亩土地,栽上了大片的泡桐林,最后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那一年他只有42岁。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焦裕禄精神激励着兰考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徐场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挖掘泡桐的价值,让乐器制造成为徐场老百姓发家致富的门路。

老百姓心中的“救命树”,如今还成就了一个更大的产业——家具制造。

2017年,兰考成为全国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农村电商 地阔天广

2

柘城县农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  王茜柘城县农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  王茜

2016年,在村里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农村电商服务店。店里刚开张时,村里人买的多是9.9的小物件,人送绰号“9块9”。

后来,组建电商团队,由代买到代卖,组织村民把祖辈们编吊篮的老手艺改进推广。上线第一天,销售额近11万元,累计售出3万多斤胡芹和9000多盒农产品大礼包,总销售额近2500万元。40多名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回乡开始电商创业。300多名村民和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轻松就业。

科技是粮食生产的潜力源

3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郭天财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郭天财

为圆“白面馍”梦想,高中毕业进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毕业留校40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和小麦高产栽培研究。农民朋友都亲切叫“郭小麦”。

曾帮农民一亩地多收了200多斤,被邀请吃捞面条。

现在农村流传的顺口溜:“庄稼活,学问多,专家咋说咱咋做”。

河南小麦亩产由1949年的85斤提高到850来斤,小麦总产由51亿斤增加到720多亿斤。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河南赢得了“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的美誉!

生态郝堂:不砍树 不扒房

4

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主任  孙德华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主任  孙德华

过去村里穷,很多人就会去砍树卖钱。有一次,老党员吴相典用腿挡住锯,护树的故事教育着后人,让保护环境的理念深植于每个郝堂人心中。

2011年,郝堂村出台房屋改造每平方130元奖补政策,鼓励村民在老房子原有基础上改造升级。村民张厚建家是郝堂村第一户改造的院子,房屋外观保留豫南民居特色,成了村里的“明星院”。

坚持“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扒房”的理念,还原梦里老家该有的模样,保住了郝堂的绿水青山,也就留住了村民的金山银山!

当好土地保姆

5

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   李杰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   李杰

2011年,我牵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内的农户,统一提供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的托管服务,慢慢的,那些干不了重体力活的农户和在外务工的农户,都纷纷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呢,针对“耕、种、管、收”的每个环节,组织项目细分、成本定价,农户除了省心、省力之外,每亩地还少花220多块钱。

截止目前,已经在兰考、巩义等5个县托管10万亩土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实现了粮食的“优质优价”,达到了“人不在家,收入增加”的效果。

扶贫从“心”开始

6

息县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  宋瑞息县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  宋瑞

2012年10月,到息县弯柳树村驻村扶贫。当争取到的第一笔资金下来时,40万元科技扶贫款没人领。“村民说给钱就行了,让种、让养,我们不会!”

决定从改变人心开始,扶起志向和智慧。

首先从改变村环境抓起,带领村干部一起,动手清扫村里的垃圾。

建强村党支部,推选出年轻人加入村班子,村干部增加到5人。

筹资在村头建起“道德讲堂”,讲故事、化人心。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讲孝亲敬老、勤劳致富,唤醒人心,改变民风。

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0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1727元。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