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专题 > 正文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可能给社会治理思路带来重要突破】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

7月6日-7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及社会治理创新:70年变迁及内在逻辑”高峰论坛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从长三角地区社会治理的政策设计、长三角地区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党建引领居民区自治、长三角一体化与国土资源优化管理、长三角地区的基层治理与社会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介绍了费孝通先生关于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思路演进。他指出,要讨论长三角一体化问题,首先要解决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思考的问题。当年,费孝通先生是站在“全国一盘棋”的总的思路上思考的,后来他又把中国放到世界经济中思考。今天,世界格局有了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也有了大的变化,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整个世界经济更交互、交融,相互嵌入。每个个体在互联网技术中进入高度互联、高度互嵌和多维一体的格局中。这从整体上形成了人类一体,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经济的一体化,与此同时,社会一体化、行政一体化的重要性也在凸显。未来长三角地区可能成为整个人类智慧社会的一个新样态、新样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社会和行政整合的“经营区域”。这在治理思路上将是一个重要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现代化步入了快车道。在此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么处理好发展跟秩序的张力,这个问题被形象比喻为社会治理中的“心绞痛”问题。越是现代社会,秩序的维系越依赖于社会发展。发展需要秩序,秩序需要发展,两者是高度依赖的。但作为转型社会,发展跟秩序之间,又有很深的对立。因为发展本身是对既有秩序的改变,越是快速发展,对秩序的改变越广泛、越频繁,越容易造成不稳定。这个矛盾自西方开启现代化以来一直存在,但不同国家面临的历史环境不一样,张力大小也就不一样。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这个问题会更突出一些。70年来,中国在这方面有过教训,但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于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教授提出了“市域社会治理”概念。从全球布局来看,以城市引领区域发展,这是主导性的趋向。从全球范围来看,城市之间的关联度、竞争性加强了,所以城市不再是散布在国家领土内的一个个组块,而是一张覆盖全球的网络上的节点。之所以强调市域,是因为市域在适应外部变化、调整内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它能局部地解决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为美好生活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域社会治理的定位就是创建美好生活。这就需要重塑社会、凝聚人心,以达到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理想状态。市域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是运用社会公共政策,通过政策改善民生,协调各方利益,应对结构性的社会问题。

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马西恒教授认为,一体化体现为要素的流动。理论上,要素流动可以在市场上自然形成。然而,在现实中则要突破诸多的制度性障碍。一体化的最终目的,不是物理空间的打通,而是实现空间里新的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和新动能。区域流动会带来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因此必须整体性地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应市场和社会流动性的治理方式,从而保持社会秩序和发展活力的平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发展探路,需要在长三角这个区域里率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