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长沙 > 正文

即使卧病在床,每天仍读书看报:卧病在床

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 昨天,原义乌县委书记、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谢高华在杭州浙江医院去世,距离他89岁高寿仅有一个月。

谢高华一生敢为人先,为义乌的发展书写了一部传奇,而在离开人世前的最后半年,他仍牵挂着那里的点滴。

每天坚持读书看报

在浙江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科的一间VIP病房,谢高华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这间20来平方米的房间里摆着两张单人床,从今年4月以来,谢高华就睡在靠窗的一侧,抬头便能看到窗外碧绿的树木。曾经,这里的衣柜塞满了书,书桌上摊着笔墨纸砚。白天,液晶电视会始终定格在浙江电视台,播放着浙江各地的新闻。

尽管疾病缠身,88岁高龄的谢高华仍旧读书练字,并时刻关注着义乌的动态,一天不落地看从义乌寄来的《义乌商报》。

昨天,平静又安详的生活戛然而止。早上,10月19日到22日的《义乌商报》刚刚寄到浙江医院,谢高华却再也没有机会看了。

“早上他病情忽然恶化,被送进ICU病房,抢救了很久,还是没能把他拉回来。”照顾谢高华半年多的护工刘大姐心痛地说,“昨天,老人家还问我这几天的《义乌商报》有没有寄来,一直牵挂着。”

梦里也在开会、看报告

在病房里的半年,除了家人,也有不少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媒体记者来看望谢高华。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里, 刘大姐才知道,自己护理的这位老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

“他性格很直,是一个劳心的老好人。”刘大姐说,最近几天,每到凌晨两三点,谢高华经常会说梦话,“我也听不太懂他说的具体内容,但都和开会、看报告有关,他心里牵挂的事太多,都是国家大事。”

“我能感觉到他人在医院,心却另有牵挂。”刘大姐劝过几次,没有用,“他总说自己还想做点事。”

在医院,只要身体状况好一些,谢高华就看书,练书法,看各地新闻,和医护人员聊天,讲述自己以往的经历。面对来自人们的夸赞,他总是谦逊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天气好的时候,他也会坐上轮椅,被家人推着到楼下转一转。

今年的国庆阅兵,谢高华受到了观礼邀请,他一度想去北京现场看看,可最终发烧的身体状况阻拦了他的脚步。

走的那一刻,很安详

刘大姐记得,今年4月,谢高华刚从衢州转入浙江医院时,整个人骨瘦如柴,脸色煞白,几乎说不了话。“后来他慢慢恢复起来,脸上有了起色。”

刘大姐说,老人家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他不喜欢抽血,每次一听要抽血,他就摆手,说‘我这么瘦,哪里还有血可以抽。’”一旦心跳加速很快,他会变得很紧张。

谢高华的突然离世让护工刘大姐也难以接受,打电话给他的家属时,她甚至悲痛得说不出话,只是抹眼泪。她很难相信前一天还和自己说说笑笑、早上刚给他擦过背的老人,就这样睡了过去。

重症加强治疗科的一位医生介绍说,最近这段时间谢高华的状态一直不是很好,他似乎自己心里也清楚。“其实,他进入浙江医院时身体就很虚弱,但他一直坚挺着,维持的时间已经足够长。只是这次由于综合原因,病情恶化很快。好在,抢救过程中他一直都是睡着的,没有痛苦。”

这位操劳一生的改革先锋,告别世界的那一刻,走得很安详。

【快评】

谢老虽辞去,改革精神长存

有的人当官一辈子,大家能记住的,也就是他做过的三两件事、三两句话。

谢高华,一个县委书记,之所以被人们一直记住,就在于他在改革开放之初,打破条条框框,敢于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催生培育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样本,惠及无数人。

回到历史现场,才能知道这是多么不容易。很多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问题,在当年却可能被上纲上线,甚至为此丢掉乌纱帽。比如允不允许个体户存在,又比如一个小作坊可以雇用多少工人,在当时都是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就需要像谢高华这样的开拓者,责任在心,冲在前面,为改革杀出一条路。对谢高华来讲,可能只是凭着朴素的发展理念,为老百姓办事,让老百姓有饭吃,但这个朴素的发展观中却蕴含着改革的方向,引领人们在历史的关口做出正确选择。

时至今日,还需不需要像谢高华这样的改革者,还要不要有这样的改革开拓精神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我们比40年前更需要改革开拓精神。当年的改革,对很多人来讲是被动为之,不得不改;今天的改革,更需要主动改革、自我改革的勇气。

谢高华作为改革先锋,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但他的改革精神将被一代又一代人所承继。

(记者 魏英杰)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