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工艺与精准扶贫挂钩,在农业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化的思维,包头新闻网大型专题策划——《小康路这样走过—包头脱贫七十二变》看变身为“推销员”的扶贫干部,带来了哪些土特产?
说起石磨,许多人都不陌生。作为一种用石头做成的古老传统的粮食加工用具,石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缓慢的旋转中,夹在两片大小均等的石头磨盘间的米、麦、豆等粮食通过不断摩擦,被加工成粉、浆。在过去,石磨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工具。现如今,随着电磨的发展,石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石磨面粉香气却让人无法忘记。
在这里,记者看到从小麦筛选、清杂、上磨、研磨、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干净整洁。小麦在低速、低温度的状态下,通过石磨不断研磨,刚磨好的面粉,色泽微黄,带有淡淡的麦香气。由于低速研磨无任何添加剂,且能够有效保持面粉的分子结构,因此在煮面的时候,石磨面粉的面汤颜色呈淡黄色。
据了解,石磨面粉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小麦的原汁原味,保留小麦中的蛋白质、面筋质、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石磨面粉中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是其它面粉的18倍。
双龙镇位于包头市的东南部,距萨拉齐镇45公里,双龙村是双龙镇政府所在地,萨凉公路横穿村内,农业是全镇的支柱产业。然而,单纯依靠传统农业脱贫一直是扶贫工作中难点、堵点。突破“瓶颈”就必须把发展产业项目作为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重点。
在精准扶贫的新思维下,双龙镇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注重农业结构调整,在双龙光伏新村中心区内建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扶贫车间。利用双龙镇农业优势,形成的种植、加工、销售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填补了全旗规模化手工业发展的空白,实现了贫困户三重增收。
种植第一重:与合作社、种植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以高于市场价0.1元/斤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种植的小麦等农产品;
加工第二重:就业扶贫车间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自主脱贫;
销售第三重:拓宽销售渠道,保障农民的胡麻油、石磨面粉、石磨豆腐、亚麻籽油、瓜子、食醋等产品销路稳定。
(记者:王璐,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