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城事 > 正文

25位藏汉艺术家在京共叙“藏缘”_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为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办,西藏美术院、北京可创文化承办的“藏缘——西藏当代美术作品邀请展”于11月24日在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开幕。

123

雪域高原、圣山圣湖、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牦牛、青稞……遇见西藏,一切皆于“缘”。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滋养了世世代代的藏族牧民,也涤荡了艺术家们的心灵与信仰。此次展览以“藏缘”为主题,分为“灵感高原”“雪域彩练”“藏地祥云”三个部分,共邀请25位藏、汉两地艺术家。除了西藏本土的创作者外,还特别邀请了长期关注西藏美术发展、与西藏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的汉族艺术家。正如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此次展览总策划李小可所言,“藏缘”中“藏”代表着西藏和藏地文化,而“缘”正是当代艺术家们与西藏之间诉说不尽的情缘。此次展览不仅使人近距离感受西藏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让人们感受到当代艺术家与西藏文化的不解情缘。

微信图片_20191125203021

步入展厅,展柜中陈列着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席韩书力40余年间在西藏收藏的藏式银勺,每一把仿佛都能舀出一段回味长久的往事;李小可收藏的藏文版《般若波罗蜜经》轻易不敢拿在手上翻看,因为印制者为了防止虫蛀,在经文上喂了毒。此次展览汇聚了中国画、布面重彩、唐卡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共计150余幅,全面展示了西藏当代美术创作的时代特征与精神气质,以精彩的画作向首都观众汇报近年来西藏美术事业发展的优异成绩。

微信图片_20191125225429

微信图片_20191125203015

西藏是无数艺术家们心目中的灵感高原。壮丽的自然大美与独特的文化传统让人流连忘返,更让许多内地的艺术家趋之若鹜。他们把这片土地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或常年往返,或植根于此,为推动汉藏文化发展和西藏美术事业不断奉献着自己。展览的第一部分以“灵感高原”为题,参展艺术家包括余友心、李小可、韩书力、敬庭尧、李知宝、吴长江、臧跃军、翟跃飞、林天行、陆曦共10位汉族画家。他们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西藏人,但是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些艺术家常年往返于汉藏两地,不但开创出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也将西藏优秀的文化传播给广大汉族观众。

李小可 《山魂》 99x105cm 1999年 纸本水墨

李小可 《山魂》 纸本水墨

“我企图走得更近,可它永远在远方。”李小可说,藏地使他触摸到天地、生命、灵魂和文化的灿烂,那里的真切、敬畏、感恩、善美已经成为他心中的光明。

吴长江表示数十次的进藏创作不仅没有使人厌倦,反而更加吸引自己,因为每一次赴高原的经历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感动。无论身在何处,心中始终想念和牵挂着高原,那是心中的一片圣地,一方净土。

韩书力生于北京,却心甘情愿在这片高天厚土上生活和走笔了40余个春秋。他表示:“我愿更加自觉地使用自己的生命长度,更加努力地在高原上去追寻、去攀登那一座座圣洁的艺术雪山。”

吴长江 《牧场初雪》 56x76cm 2018年 铜板版画

吴长江 《牧场初雪》 铜板版画

韩书力 《小鸟之二》 100x160cm 2019年 布面重彩

韩书力 《小鸟之二》 布面重彩

在韩书力、余友心带领下的藏族画家和长期生活在西藏的汉族画家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西藏文化当代化的艰苦工作。在市场化、物质化大潮的当下,他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从唐卡、壁画、藏图腾、建筑、宗教文化中学习多样的传统藏文化精髓,同时融入时代气息。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注意吸收祖国各民族的先进文化经验,不断地了解世界文化、当代文化,吸收其中的经验与精华。

展览的第二部分“雪域彩练”展出了计美赤列、巴玛扎西、边巴、德珍、次仁朗杰、索朗次仁、拉巴次仁、次旦久美共8位藏族当代艺术家们的美术作品。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植根于这片神奇的文化沃土,用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对现实生活,将高原生活与美好理想深情地表达出来,将今日西藏故事娓娓道来。

计美赤列 《小羔羊》 62x60cm 2015年 布面重彩

计美赤列 《小羔羊》 布面重彩

德珍 《牛皮船》 40x38cm 2019年 布面重彩

德珍 《牛皮船》 布面重彩

拉巴次仁 《图案与生灵》 39x48cm 2018年 布面重彩

拉巴次仁 《图案与生灵》 布面重彩

德珍是出生于拉萨的女画家,她说自己是在用绘画编织着美丽童话,用原生态的绘画形式表现眼睛和心灵感受到的无处不在的美,把文化和信仰以及崇高的美好表现出来。

拉巴次仁形容画画是自己的事业,更是自己人生的“柴米油盐”。他不断从“西餐”“藏餐”等各种食谱中汲取精华,尝试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我希望这个味道不失烟火味,能够温暖人,传递正能量。”

作为西藏本土的艺术家,他们身上具有藏族人所独有的淳朴与平实、真挚与坚毅,这也是他们艺术创作中的力量源泉与精神内涵。他们是西藏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他们努力建构的新的艺术结构语言的表现力会让世人更加了解西藏,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和文化。

罗布斯达 《六臂玛哈嘎拉》 80x54cm

罗布斯达 《六臂玛哈嘎拉》

展览的第三部分“藏地祥云”主要展出罗布斯达、次仁旺加、夏鲁旺堆、普旺堆、边巴次仁、索朗旺拉、塔杰桑布8位西藏唐卡画师精心绘制的唐卡作品,此次参展的唐卡画师涵盖了西藏的老、中、青三代人,代表着勉唐、勉萨等多个西藏地区的唐卡画派。

微信图片_20191125203029

正在展览现场为观众耐心讲解唐卡艺术创作的罗布斯达,8岁便开始学习藏文化,12岁跟随爷爷学习藏族绘画技艺和唐卡艺术。他表示,唐卡就像一部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藏族人以画言史、以画叙事的载体,它告诉人们的不仅是故事和历史,更是一种文化。如今他带领着很多年轻人将唐卡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去继承发扬这门古老的藏文化艺术。

“在绘制唐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心静及指路的良师益友。”生于1990年的塔杰桑布很感谢像韩书力老师这样的艺术家给予的关怀,这使他对唐卡艺术有了重新的认识,也在自己绘制唐卡时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塔杰桑布 《玛尼拉准》 55x36cm

塔杰桑布 《玛尼拉准》

唐卡艺术缘起于佛教艺术,它是藏族人民用坚韧的意志和智慧,创造出的人类对理想世界和崇高精神的殊胜图景。如今唐卡已经成为代表着藏族文化的一种符号,更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在汉藏两地诸多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和推广下,唐卡在表现题材和语言本体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唐卡这种古老的宗教艺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焕发出新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191125202622

多年来,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一直关注民族美术特别是西藏艺术,包括古老的唐卡艺术及西藏本土艺术的当代化以及它们的生存、推广和发展。成立至今,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参与、策划、组织了多场有关西藏及西藏艺术家的展览及学术活动,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誉和社会上的广泛认可,如今也已成为传播西藏文化的重要舞台。

缘,是人生中相连、相依的一种关系。血缘、地缘、姻缘……还有在既定的偶然中许多人因为共同的热爱、敬畏和追求形成的生命之缘。正如李小可所言,苍茫博大的藏地、彪悍善良的藏人、辉煌悠久的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精神力量,成为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文化背景,且于不同艺术道路上探寻的艺术家们在人生道路上共同追寻的目标。“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看到参展艺术家们多年来在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发展上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和给出的启示,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自信。”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12月20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呢)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