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典型 > 正文

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加快改革创新,推动任务落实,强化制度集成,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能力。当前,我省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改革攻坚克难中出实招、出硬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改革,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资源小省跃居为经济大省,靠的就是推进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新时代,浙江要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更需要以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支撑经济运行的稳、带动质量效益的升,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百姓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进一步推出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改革举措。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是浙江的使命所在、责任所在、活力所在。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争取自贸区赋权扩区,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研究出台和落实一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改革举措,在跨省毗邻地区一体化合作、产业创新平台合作共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推出应对突出风险挑战的改革举措。当前,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等问题,给我省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和挑战。战胜这些风险挑战,唯有改革攻坚。特别是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不确定性和长期性,以及对科技、产业、就业等领域产生的次生影响,必须树立未雨绸缪的意识,加快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做好压力测试和应急响应,形成多方案可选、多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工作体系。要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助力企业攻关“卡脖子”技术、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加强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更有含金量的政策。

进一步推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举措。国有经济优,民营经济活,多种所有制经济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是我省的一大优势。要不断做大这一优势,就必须持续深化市场取向改革,让无形之手、有形之手各司其职,国资民资外资各显神通,唱响合奏曲,释放新动能。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功能,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混改、整合重组、资产证券化,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让国有企业成为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排头兵。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加大高质量外资引进力度,在推动央企合作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要积极推广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台州小微金改等经验做法,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打好减负降本、融资畅通、企业帮扶等组合拳,并积极以立法的形式,把改革成果固化下来、上升为法律。要聚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激发市场活力,挖掘市场潜力,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一方面盯着企业开办、获得信贷、纳税、执行合同等营商环境主要指标,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在压缩时间、精简环节、减少材料方面持续发力;另一方面盯着企业的切身感受,建立起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制度体系,更多地以企业承诺替代政府审批,以制度标准替代自由裁量,真正让企业办事“不求人”。要把天然气体制改革作为惠民利企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力保障供给,下决心降低价格,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用气需求。

聚焦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着力解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短板问题

改革总是与制度创新相伴而行、相辅相成,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数字革命的大背景下,推动各领域治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是时代潮流和大势所趋,也是改革攻坚和制度创新的重要着力点。浙江在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上见事早、决策早、启动早,走在全国前头。我们要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让“数字化转型”成为浙江改革一张新的金名片。

继续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互联网+放管服”,优化和推广“浙里办”“浙政钉”,全力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加快实现“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尤其在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依托“浙政钉”平台,推动各单位办公系统整合对接,实现办文办会办事、督察督办、后勤管理等数字化应用。

全面铺开各领域治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实施城市大脑、电子发票、无感支付、电子身份证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变盆景为全景,形成体现浙江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新方案。在城市治理领域,推广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经验,打造汇集各类信息的城市智慧中枢,在态势感知、资源配置、决策指挥、预测预警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社会治理领域,在加快系统整合、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推动各地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整合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聚焦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

人民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有多少获得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果,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门搞改革,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当前,“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持续延伸覆盖。要坚持把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改革的指向、攻坚的重点,精准聚焦、靶向发力,不断提高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针对群众办事的烦点攻坚。要加快推进办事事项迭代升级、流程再造,推动办事由“手动”上网代替“脚动”跑路。省委改革办要牵头编制“一件事”办事指南,深入推进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间、减费用,加快实现群众和企业“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省大数据局要大力推进“一件事”数据流程的整合优化,在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等平台设置“一件事”主题套餐,加快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证办”。

找准群众感受明显的突破点攻坚。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高频服务事项、人流密集场所聚焦,努力办成一批顺民意、聚民心的大事要事,让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明显的改革获得感。要把推动杭州火车东站服务大提升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场所延伸扩面的当头炮,省委改革办统筹协调,杭州市担起属地责任,省级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合力打造最快捷、最民生、最智慧、最国际、最杭州的“未来枢纽”。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全省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地铁站等交通设施延伸,向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延伸,向居民小区、校园、医院、商场、景区等一切群众有需求的地方延伸,让“最多跑一次”改革带着温度延伸扩面、落地生根。

聚焦民生领域的热点攻坚。要从群众反映集中的民生问题中、从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中,发现需要改革攻坚的热点民生事项,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方法创新模式、完善机制、形成长效。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谋划和行动,坚持因地制宜、效果导向,充分调动居民、企业、政府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积极性,努力推动我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前列。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给群众“发红包”的惠民工程和拉动投资的发展工程,加大小区环境整治力度,积极探索普遍认可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配建停车设施新模式,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托幼、医疗、助餐、保洁等配套服务,并在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加大力度。

当前,我省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改革推进在部门间、区域间、层级间还不够平衡,有的改革落实不够到位,有的改革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有的专项小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要以中央改革办改革督察为契机,做长长板、补齐短板,推动我省改革工作全环节全链条大提升,重点跑好两个“一公里”:一要跑好“最先一公里”。在改革顶层设计环节,敢于破题、善于解题,抓实问题、开对药方,使每一条改革举措都内涵清楚、指向明确、解决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深改组和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并需要我省贯彻落实的文件,都要逐一明确牵头单位,严格时间节点,保证质量、加快出台。二要跑好“最后一公里”。落实不到位,一切都是零。要强化改革的实效评估,既看单项改革执行落实情况,也统筹考虑相关制度的集成效果,及时发现改革推进中变通走样、夸大吹牛、慢落实不落实等问题,拿起督察考评的利器,以督促改、以改增效。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抓好改革专题调研,对于存在“中梗阻”问题的改革项目,逐一研究、督促整改,加快让改革的蓝图变成现实,以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摘自车俊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车俊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