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兑换 > 正文

_光明时评:留守儿童的网络素养亟待关注

作者:田丰

在传统数字鸿沟还在纠结不同社会阶层在网络接入方面存在“不平等“的老问题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仿佛在一夜之间化解了这个问题。至少在中国,近乎所有家庭都具备了使用智能手机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即便是农村尚未成年的孩童们也早早成为互联网“原住民”,2018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其中,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比例高达89.7%。

timg (1)

如果单从调查结果来看,城乡未成年人的数字鸿沟已经被抹平了,但事实上并未真的消失。有研究发现,居住在农村的青少年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四个方面均低于平均值,以硬件介入为代表的传统数字鸿沟转化为以网络素养为代表的新型数字鸿沟,而其后果则比前者更加堪忧。

在缺少网络安全保护情况下,未成年人接入网络之后能够遭遇到的信息爆炸和网络风险远远超过现实生活,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问题都是未成年人单靠自身能力所不能解决的。实际上,研究者数字鸿沟的认识已经从单一的拉大群体间不平等扩散到加重、维系和缩小三种类别,数字鸿沟既有可能加剧社会中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化,也有可能帮助一部分人维系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有可能缩小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如何提升人们实用网络的能力,也就是网络素养。而提升网络素养的方法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充分结合。

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经历快速社会变迁,又存在较大地区差异的国家而言,最需要关注的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网络素养。在好奇心、求知欲的趋势下,他们会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地去探索网络世界,却极有可能被各种网络圈套所套中、为网络娱乐所迷惑。很多农村学校为此伤尽脑筋,只有严禁学生使用手机。可这样却令留守儿童既无法与外出在外的父母联络,也无法融入正在使用网络的同辈群体,还会在脱离网络若干年后成为数字时代的“野蛮人”。况且,严格意义上讲,学校的一纸禁令徒有形式,孩子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绕过种种限制,接触到不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内容。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重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分工的同时,引入积极的外部力量,让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进来。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无论是网络平台企业互联网公司、网络内容生产商,还是网络硬件生产商,都应当承担它们的社会责任,作为补充学校教育滞后和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教育力量。

互联网企业作为社会教育力量参与到农村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能够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应对未成年人遭遇的网络风险,确保网络的安全性,比如现在多数网络平台都推出经过内容筛选和确保个人隐私安全的儿童模式;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还可以深度介入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中来,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使用技能。比如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指导下,腾讯“护苗?网络安全进课堂”2019年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个重点乡村地区,为超过24万名乡村中小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形成了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品牌,也是“科技向善”理念的体现。

但网络企业的参与程度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空白地带,需要动员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联合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到维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为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网络安全的保护和网络素养的提升作出努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院研究员)

gmrb_logo_white_512x512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