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读书 > 正文

【《艺术品鉴》杂志倾力推出:艺术品收藏水到底有多深?】

都说收藏水很深,其实收藏的水不是深,而是浑。水深只要清澈就便可见底,水若浑再浅也不可见底。爱好者们之所以会感觉艺术品收藏水深,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对艺术品收藏不够熟悉,所以内心便蒙上了一层艺术品收藏“高深”的面纱。如果每位爱好者对艺术品的熟悉程度就像对自己的家人、孩子一样,便根本不存在上面的问题。另外,人们一旦踏入艺术品收藏领域,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如何判别作品的真伪和优劣。俗话说的好:“不怕买贵,就怕不对”,如若买贵,无非是付出了较多的金钱成本而已;但如果买假,便是功亏一篑。所以,为了最大可能避免掉入艺术品收藏的陷阱,爱好者们必须充分了解以下几点,从简到难地学习艺术品收藏相关知识,练就一双慧眼,从而成为真正的藏家。

1.明确目标

想要练就一双慧眼,首先应该明确目标,也就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能做到有的放矢。艺术品收藏分为①研究型:收藏仅仅是为了自己做学问需要,作为研究的实物资料,不受市场干扰,不为名利所左右。②资产配置型:有些人不愿给子孙留下诸如房产、汽车之类的实物,特别青睐于精神领域、知识方面的传承。留字画给子孙,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方式。就像一句老话所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户不是土财主”。③精神享受型:这类人群购买艺术品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享受。④投资型: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很早就被认可,在现代社会,显得异常突出。目前国内投资型的人群在艺术品收藏中占绝大部分。⑤显摆型:这类人群购买艺术品一般是为了附庸风雅,热衷跻身于“高端”人群,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档次。

2.收藏要练内功

收藏爱好者在明确目标之后,无论自己属于哪一类型,都要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勤练内功。面对艺术品收藏的汪洋大海,爱好者应先从小部分入手,一点一滴积累,由浅入深的学习。收藏艺术品真、精、希、新,一直是人们追寻的目标,所谓“真”“精”不怕火炼就是这个道理。这也给各位收藏爱好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成为收藏家,然后才能成为鉴赏家,藏而不鉴非真藏家。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去博物馆看真品、多看图录、预展,最大可能接近真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对比、有分析、有研究,方能提高眼界。如若爱好者们不想只停留在表面,想要更神深层次的学习,去找专业的老师、专业的机构进行培训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拓宽格局

艺术品收藏的学习与学诗有相似之处,一如《红楼梦》中黛玉劝诫香菱那样,“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艺术品收藏也是如此,若是一开始接触的学习格局就偏狭甚至错误了,不仅很难提升知识,反而会走弯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爱好者一定要拓宽知识面,最大程度地了解艺术品的相关文化背景,系统地学习美术史,通过大量阅读和反复鉴赏,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创作手法,时代特点;熟知中国艺术史,对一些重要流派能充分掌握,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法和理论有所了解。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性学习,就会找到各类艺术品的共通之处。再多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去得勤看得多,欣赏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4.“捡漏”思维不可取

太多人在宣传“捡漏”,给人一夜暴富的希望。事实上,“捡漏”的概率只相当于守株待兔。各位收藏爱好者需要清楚的是,“捡漏”其实捡的就是知识和眼力,卖假卖的就是知识的盲区。在爱好者没有真正搞懂某件藏品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到地摊、古玩店或网店下手购买,也不要妄想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能成功“捡漏”。正确看待“捡漏”,修炼出一颗收藏的“平常心”,是每个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的必修课。

总而言之,爱好者们的鉴赏能力时刻与对人们艺术品的熟悉程度、了解程度挂钩。艺术收藏是一种文化,所谓“藏一辈子,学一辈子”,爱好者们要做的就是从自身兴趣出发,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欣赏能力,随时关注市场动向和发展趋势,逐渐提升审美能力。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艺术品收藏行业的“浑水”窒息了咽喉。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北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