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读书 > 正文

【商业创新不足,深圳如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

11月,消费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但在深圳,消费却一直是块短板。

在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深圳的消费支持力度依旧较弱。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中心主任刘鲁鱼认为,深圳消费表现较弱包括几个客观因素: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政府的统计口径和方法没有随之变化,统计口径落后于消费更新。

其实,深圳人不少花钱,但钱花去了很多地方却没有算进统计,比如住房、交通、医疗等。其次,深圳的人口结构与广州、上海和北京相比都非常特殊,深圳的年轻人群居多,他们的消费比较多元化,而以家庭为核心的消费却比较弱。邻近的广州,有大量的本地人口已经实现住房等需求,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去消费。此外,深圳外地人口多,很多人赚了钱后回家消费,并没有留在本地。刘鲁鱼认为,深圳消费市场的商品供给也是个问题。“我们的商业业态和商品结构跟国际化大都市和湾区核心城市来比仍很不相称,商业发展在这些年并没有什么进步,电商这块也不是发源于深圳。十三五规划之前,深圳的商业曾经领先全国,后来技术进步,但商业创新却没有跟上。”刘鲁鱼认为,深圳现在的商业主要是以购物中心为主,但已经出现过剩的现象,而且商业变成了房地产的“仆从”,更多的利润是来自于房地产,商业地产的利润不是来自于商业与经营本身,所以商业创新动力不足。事实上,深圳的购物中心也没有比其他城市的购物中心先进,现在的购物中心都是趋向餐饮娱乐化。从商品看,深圳没有注意提升商品进口的能力,比如跨境电商就多次受到打击。对于高端奢侈品的进口,深圳只有一个“万象城”是不够的,当然部分原因在于进口管制制度。

一直以来,赴港消费等异地消费对深圳消费存在虹吸效应,也让水客拥有存在的空间。有市场人士也建议,目前赴港消费有所放缓,深圳应抓住时机直击消费短板,打造与深圳经济相适应的消费升级。刘鲁鱼建议,深圳政府在消费政策上要跟紧时代的发展。“实际上深圳把大量的商业规划都放在前海,可是政策承诺和企业的期望却难以落实,导致当年的跨境电商纷纷撤走,港货购物中心做不下去,前海自贸区并没有在消费和商业这块给予特殊的政策。其实,商品进口问题不完全是关税问题,国家是有相关的政策可以实现,但地方在政策的掌握和操作上不够创新,因此政府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比如在商品监管、统计方法、商品渠道等方面。此外,深圳立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目标,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仅用购物中心试图取代商业中心,实际上是取代不了的。”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