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购物 > 正文

于无声处发掘文化之美 《于无声处》

清镇市卫城镇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古镇,既传承了近4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也经历过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的红色文化洗礼。长期以来,卫城镇的文艺文化事业都比较活跃,特别是今年的“古镇赛一晒·奔向新时代”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以来,诗、词、歌、舞、小品、情景剧等文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古镇文化的繁荣,与全镇广大基层文化志愿者多年来的默默奉献牢不可分,程家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卫城镇红色文化党支部书记、卫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评比顾问团副团长,74岁高龄的程家强本着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热忱,一直活跃在卫城镇文化领域,先后出版多部长篇小说、散文集、诗歌集,获贵州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表彰。

用笔记录古镇历史变迁

出生于1945年的程家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一路见证了卫城镇日新月异的发展。

卫城镇一度是一个典型的西南农村小镇,虽然民风淳朴,但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渐渐地,许多像程家强一样的知识分子,在学到知识、拓宽眼界之后逐渐意识到,农村要发展,经济要振兴,必须先提高农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

文化振兴的念头,在程家强的脑海中萌生。在卫城镇土生土长的程家强,年轻时当过教师、办过企业,退休后仍笔耕不辍。早年出版的《牂牁场》《三线,三线》等作品,正是程家强以个人经历为素材,用写实手法描绘出生活在这个黔中古镇的乡民们的真实生活画卷。

2014年,程家强联合古镇志同道合的文化界同志,共同发起并成立卫城镇文化艺术界联合会。担任卫城镇文联首任主席的程家强,先后主编了宣传家乡人文风情的《镇西卫》杂志,以及《古镇·相似·情韵》文集和《镇区大典》《卫城镇志》史志等作品,用笔记录着古镇的历史变迁。

用情繁荣古镇文化生活

2018年,在清镇这个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市,一场轰轰烈烈的志愿服务活动迅速掀起。以程家强为代表的一批卫城镇文化界人士,借“东风”展抱负,牵头组织全镇文化能人和志愿者,开展“古镇赛一晒·奔向新时代”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创作文化作品,培育文化能人,开拓文化市场,传承文化精神。

该项目开展以来,程家强全身心投入其中,一边加班加点组织古镇文化志愿者编写《史诗卫城》等40余个原创文化节目剧本,一边全程统筹抓好文化演出活动的策划、落实、编排、表演、指导、筛选和推广工作。

300多个日日夜夜,程家强始终奋战在活动的第一线。他走遍全镇25个村居,发动古镇的民间艺人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共同献技献艺。25场村居初赛,基层文化志愿者申报编演了166个文化节目。

今年端午节,程家强等人结合古镇民族文化习俗,组织开展水龙文化节,将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融汇于古镇传承多年的民间风俗。当天的活动新闻引发关注,网络观看人数破百万人次,激发出卫城人民空前的活动热情。

用心传承古镇文化精神

“我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挑一把让卫城古镇文化振兴的重担,给卫城文化事业做一点贡献。”多年来,程家强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记在心间。

卫城镇文联作为一个纯粹的民间组织,无法满足繁荣乡镇文化产业的需求。今年8月,在卫城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程家强等人再次牵头成立卫城镇旅游“放歌”文化合作社,并以此为平台,整合该镇文化资源活动演出资金等,实现乡村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规范化、品牌化,让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展现在群众面前。

“珍珠宝藏都是隐匿的、深埋的,必须用心发掘、用心洗淘,才能闪光、才能耀眼,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程家强说。

在以程家强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志愿者的努力下,卫城镇文化事业就如沙滩上的珍珠放出光亮。不断繁育、播种文化的卫城镇,不但浇灌出鲜美的文化之花,也让千千万万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硕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卫城文化节目将走出古镇,面向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美食、通过文化了解卫城、知晓卫城。”展望未来,程家强满怀希望。

通讯员 程兴 罗茜

(《于无声处发掘文化之美》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