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教育 > 正文

戏剧奖 [“国际戏剧评论奖”当代中国演出论坛:交流分享,碰撞戏剧艺术的火花]

中国文化传媒网融媒体记者 李月

活动现场

研讨现场

为促进中国戏剧理论、评论发展创新,近日,由第一届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与第三届老舍戏剧节联合举办的第一届IATC中国分会“国际戏剧评论奖(当代中国演出)”论坛活动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戏剧领域开展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交流与合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知和理解,更好地促进本民族戏剧文化的发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老舍戏剧节发起人林礼斌表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此次与IATC中国分会合作举办论坛活动,不仅为老舍戏剧节提供了丰沃的学术土壤,也将老舍戏剧节打造成了国际性的戏剧交流平台。

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秘书长Michel Vais对国际戏剧评论奖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戏剧评论比赛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惊喜,因为在他的家乡加拿大蒙特利尔也会举办戏剧评论比赛,在那里艺术家会给评论家颁奖或者评奖,这次非常高兴看到在中国有戏剧评论的比赛,希望中国能够把这个奖项继续办下去。

据了解,第一届“国际戏剧评论奖”由6名中国评委及3名国际评委共同组成评委会。3名国际评委负责近3年来以英文发表在国际刊物报纸媒体上的关于中国当代戏剧戏曲研究评论文章的评选。6名中国评委负责评选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于国内期刊杂志、报纸上的有关当代中国戏剧戏曲理论研究、当代中国戏剧戏曲问题研究、当代中国戏剧戏曲演出评论的文章。

论坛现场,与会专家结合各自撰写的戏剧评论文章积极分享他们对戏剧艺术的理解,并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切·格瓦拉》作为戏剧本身以及作为思想文化在当代中国还一直保有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柏以《“人民”的余像:小剧场戏剧 切·格瓦拉 和世纪之交的主体想象》为题介绍了《切·格瓦拉》的创作动机和写作背景,从人口的两极分化、市民社会对于公共领域的呼唤、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分享了他对该剧的思考。

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吴戈以《现代中国戏剧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为题,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提出了中国近当代戏剧发展史的两个统摄性问题——传统性和现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他还指出,文学性在剧场里面可能是一个位置的问题,是怎样恰当的放在戏剧艺术活动里面某个位置,而不是在剧场里面演文学。

Rebecca Catching分享了他的文章《Grass Stage》,该文章介绍了工人戏剧或草根戏剧在当下的发展状况。Rebecca指出,这种新的戏剧样式将视线聚焦在被高度资本化的现代社会不断挤压生存空间的底层工作者。“这种新的戏剧给予了一种认知方式,人们参与到这种戏剧中,可以同周围的人们一起探讨生存性的问题。”Rebecca Catching表示,工人戏剧或者草根戏剧所关注的并非仅仅是社会现象,同时还有与之相关的质疑、疑问和深刻的提问。

南京大学副教授陈恬以《英国国家剧院现场与戏剧剧场的危机》为题谈到,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成功证明了戏剧剧场这样一种特定的模式在全面媒介化时代又遭遇了新的危机。关于近些年呼声比较高的剧场恢复文学性的声音,陈恬认为,中国戏剧缺的不是后现代剧场,而是主流戏剧。

此外,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夏波通过《试论徐晓钟“诗化现实主义”戏剧美学思想》一文,总结了中国戏剧教育家、话剧导演艺术家徐晓钟的艺术成就及他的“诗化现实主义”的戏剧美学思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伟分享了他的文章《“现代戏曲”辨证》,该文章也是本次“国际戏剧评论奖”入选的唯一一篇与戏曲有关的文章,他解释道,“现代戏曲辨证”是他对于现代戏曲概念的辨析,他认为,话剧对中国戏剧有先导性,话剧和戏曲的融合是全球化的必然。

图片由中央戏剧学院提供)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