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两性 > 正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_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感受南通生态魅力 ...

南通城市特色尤为鲜明

科普读物《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对我国的地形、地貌、山水、海洋、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民族、民居、民俗等作出较为全面的介绍。

昨天,这套书的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旅游科普与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张百平,在2019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上,作了《自然教育与科学普及》的专题发言。

张百平提出,自然教育的目的分为几个层次,即“体验-感受-学习-探索与发现”。

列举秦岭、神农架一系列稀有动植物,阐述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列举世界各地古城的遗址,体现自然在历史中的记忆。张百平说:“自然,是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一个重要场所。”

引人深思的是,张百平还特别强调,“苦难”也是我们自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体验着苦难也体验着美好。

“地理模型也是我们认识自然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地理角度是我们认识和体验自然的一个重要途径。”张百平说,“南通的江海平原地理特征决定了她与北方地貌完全迥异的地域特点,城市特色尤为鲜明。我相信,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南通的明天会更美!”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张玉钧:

希望南通生态环境更美丽

前不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张玉钧在学术界提出了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学术观点,引发关注。

张玉钧认为,自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我国已相继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多个关于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政策指导文件。其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昨天,张玉钧带来了《保护地的自然教育生物资源》的主题发言。

“青蛙为什么变少了?‘听取蛙声一片’因何退出现代人的记忆?”张玉钧通过蛙类减少、蜻蜓濒危、萤火虫少见、“十七岁现象”来引出自然教育缺失这一普遍现象,指出开展自然教育的必要性。

张玉钧认为我国能够开展自然教育,主要是自然保护地适宜开展自然教育。

最后,张玉钧以鲁迅先生的名篇《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作为主题发言的结尾,鼓励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多接触自然。

“应该说,南通的五山及沿江生态保护,政府做得相当到位。我希望未来的南通整体生态环境,更优质、更美丽!”张玉钧表示。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自然教育总监王西敏:

自然教育南通和杭州可合作共赢

在自然教育领域,有一本堪称入门教科书式的资料——《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的译者,就是在业内名气不小的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自然教育总监王西敏。

王西敏说:“我最得意的事,就是翻译了《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以及让自然教育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为平台,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杭州植物园共同建立了桃源里自然中心,专注城市型自然教育的发展。通过面向公众免费的自然教育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教育到底是什么,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论坛上,王西敏作了《自然教育对参与者影响评估的意义》主题发言。

“我们的自然教育,怎样来评估一场活动是否成功?”王西敏认为,不应该用走进了多少学校、搜集了多少作品、影响了多少人来决定,更应该多关注自然教育参与者的内心活动。

王西敏说,在组织自然教育活动时,应该更多通过理论来指导自然教育产品设计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目前主要试点工作在杭州,将来,自然教育工作杭州和南通两地可以携起手来合作共赢。”王西敏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罗芬:

森林公园该是自然教育主战场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自然教育非常盛行,并形成了各自本土化的风格与特色。在挪威、瑞典,一些大学培养专业的自然森林教育人才。在我国,自然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可喜的是,在中国,随着自然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该领域也逐渐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手段。

在题为《以自然教育为抓手,赋能森林旅游千亿蓝海产业》的主题发言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罗芬首先从研究者的角度进行反思,如何更好地进行自然教育研究。其次,他又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思考我们的自然教育能够为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

罗芬认为,通过森林公园的各种资源和活动,森林公园应该成为我们自然教育的主战场。

“我们应该通过一系列活动策划将森林公园里面的资源,转化为有价值内涵的、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自然教育应该关注的重点,”罗芬表示,“我们既要思考自然教育资源,也要思考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

“南通通过举办森旅节找到了发展森林旅游产业的新动能。”罗芬表示。

“人与生物圈计划”自然教育专家李小龙:

南通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1966年10月召开的“政府间关于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的科学基础的专家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政府间合作研究生态学和生态保护的综合性大型计划,旨在对生物圈及其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为改善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2018年12月13日,《松潘生态自然科学教育营地(白羊保护区)项目》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学院举行,标志着中国首个“人与生物圈计划”自然教育基地项目落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自然教育专家李小龙,在论坛上做了题为《自然解说的理论和实践》的专题发言。

李小龙通过“什么是环境解说?”“为什么需要环境解说?”“自然解说的历史发展脉络”“中西方解说的差异性”四个方面,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环境解说理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龙向大家介绍了美国环境系统规划的一些顶层设计,他还和大家分享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一些前期工作探索,以及未来的一些任务框架。

“南通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李小龙说,这是南通的魅力。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魏爱英博士:

江海特色自然教育将更好

论坛上,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自然地理系系主任魏爱英作了题为《自然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主题发言。

“自然教育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应该是帮助参与者接受自然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课时构建,”魏爱英认为,“地质自然教育课程构建,要点主要涉及空间尺度、时空演化、物质组成以及生态连接四个方面。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有缺憾的。”

魏爱英特别强调:“自然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完整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地质自然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点。为此,我们的自然教育内容提纲,主要有构造背景、地质构造、物质组成、后生变化四大板块,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来到南通我很高兴,”魏爱英说,“南通通过举办此届中国森林旅游节,可以预料,具有江海特色的自然教育开展得更好!”

记者 周朝晖 蒋娇娇

[责任编辑: ]

一键分享至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