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两性 > 正文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什么是社会摇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又一年即将见底,一年一度的孩子才艺比拼大赛又要拉开帷幕了……

在这个既拼学习又拼才艺的时代,“身怀绝技”的娃们似乎越来越多,而众才艺之中,又以为受青睐之最!然而,他们的练琴之路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曲折,你真的了解吗?

看图,大家感受一下画风——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妈妈,你要把我脖子拧断了喂!”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儿子,保持住,的姿势不能输!”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琴键与手势齐飞,口令与跺脚共鸣!”

无论懂不懂,这种“鸡娃”式的陪练爸妈,在网上收获了如潮恶评——

“看哭了!音乐不是这样的”

“这是在同时糟蹋孩子和音乐,普遍并不代表正确!”

“毫无乐趣可言,只会让孩子滋生厌恶”

“指法还没学好,就开始摇头晃脑起范儿了?”

对于孩子而言,如果你的父母是这样的画风,你还愿意拿起一门乐器练习吗?而对于父母而言,如果你就是视频中父母的一员,会不会为自己的“本色出演”而笑倒一片呢?

其实,这看似令人啼笑皆非的视频,暴露的却是为人父母在孩子学习乐器方面的种种误解。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误解1 :学乐器一定要以考证为最终归宿

为人父母,其实不妨暂时把所有利害关系放一放,问一问自己,最初让孩子学习乐器的目的何在?

相信大多数父母的初衷并非让孩子考级或得奖,而是简单地期望后者能多培养一种兴趣爱好,愉悦身心。换句话说,其实,父母的出发点本是“爱”。那么,反观自己平时对孩子的训练方式,有没有本末倒置呢?

误解2:模仿就要做全套

其实,模仿或许是大多数孩子一开始上手一门乐器的敲门砖,然而,不要忘记,勤学苦练才是促成质变的不二法则。

正如某位音乐教育博主在其微博中所披露的那样,“无论学什么乐器,无论孩子一开始有多么高的兴致,最终都将走向枯燥、乏味。每天都要做同一件事情,要占用原本可以玩的时间练琴,不能随便弹,必须一丝不苟,错了就要改…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练习乐器本身跟学习任何新事物一样,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改进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我们并不否认模仿的作用,但是一味在形式上进行模仿甚至“勤学苦练”,只会误入迷途,渐行渐远。

误解3:学不好是因为练习时间不够长

掌握一门乐器其实靠得并不是盲目机械式的重复,而是有方法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既需要“勤学苦练”来保证输入,又需要方法论的指导来不断改进策略,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掌控自己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精进不休。

诚然,让娃学乐器的目的,无论是考证还是兴趣爱好,要想学通学透,持之以恒的苦练是唯一捷径。有位曾这样吐槽送娃来学琴的家长:

很多家长第一次带孩子来的时候都会说的开场白是“我没打算让她考级,就是想让她有个爱好,有时间的时候弹弹琴也能陶冶情操,将来并不一定非走这条路…”

一听到这个,我就会特别直接的跟她说要不要回去再想想,学琴其实挺枯燥的,学之前孩子都会说想学、一定好好学,但是学起来,很大一部分靠的家长的毅力,如果家长觉得差不多就行,学着玩的,我觉得还不如不学。

一旦当孩子发现学琴以后每天都得练,起步四十分钟,经常一小时以上,而且不能乱弹,要有板有眼,她能觉得这件事有多大的乐趣?我教了十几年了,几乎没有家长跟我说孩子一有空就去练琴,特别喜欢,练不够。听到的多数是她不练啊,你好好说说她…

所以家长一开始的那种有空练练琴,陶冶情操这样的想法,挺好笑,孩子小的时候真的陶冶不着,什么时候学明白了,不用催着练了,那才是真正学明白了…

孩子都喜欢随意的,要求少的,可学琴这样是不可能的。你看看真正弹琴好的哪个不是刻苦练出来的,所谓天赋,无非乐感好些,聪明一些,上手快一些,但要好听,还是时间和量的积累。

我身边经常有些人感叹“我小的时候怎么没学个乐器”或者“后悔小时候没好好学琴”…一定没有人抱怨“我小时候怎么还学过乐器”…所以如果决定要学,我建议还是找负责任的老师,好好学。那种快乐的、轻松的,一定不长久…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但是,老师们所再三提倡的勤学苦练,是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如果所有家长都像上面三个视频里这样,用错误的方式打鸡血,那只能一步步毁掉孩子对于音乐的兴趣,最终沦为一种扭曲的练习。

那么,家长们究竟应该秉承什么样的心态和理念,才能在孩子学习乐器的道路上避免“花式入坑”呢?星妈这里还是拿钢琴来举例。

首先,父母应该培养自身学习的心态,与孩子一道,不断学习孩子所学乐器的相关知识,起码要有所了解,并将知识变现,应用在孩子的日常训练中去。

而当孩子在训练过程中展现出“没兴趣、不想继续”的情绪时,要注意耐心观察分析,孩子是真的不喜欢该类乐器,还是出于害怕挫折?然后选择对症下药。

如果原因出在前者,那么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问题聚焦于后者,那么父母可以适当放慢步调,从带孩子欣赏相关影片作品入手,一步步建立信心,还要注意切忌求胜心切,对孩子要求或期望过高,容易造成压力过度。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其次,父母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乐器训练技巧。某专业钢琴培训机构曾指出,在练习钢琴时,机械练习5遍不如轻装上阵1遍!

而在练琴时间方面,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且以分散安排训练为佳。

对于对乐器了解尚不丰富的“小白”父母们而言,不妨参考以下指南,根据每日练琴时间不同,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强度的安排。尽管需求各异,但是应该都能从中获得一定启发和借鉴。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美国知名的发展心理和精神分析专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博士(Anders Ericsson),曾在其著作《刻意练习》中说道:“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能够掌控自身潜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

为人父母,在训练孩子乐器练习时,关键是要鼓励孩子认识到:乐器是他们表达自我、彰显自我的一种工具,而非目的。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乐器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面镜子,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现潜能,并反映记录他们成长、探索、努力和顿悟的各个瞬间,最后促成形塑。

同时,乐器也应该成为父母教育途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在教育和训练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并提醒监督他们做出改变,既不能拔苗助长,又要避免本末倒置。

如果说,乐器是爱乐者的通行证,那么不妨从今天起,与孩子一道,用它重新打开音乐殿堂之门,开启一段不同以往的练习享受之旅吧!

家暴?社会摇?鬼畜?这些都是你陪娃练琴时的样子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儿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