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情感 > 正文

[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 黄昱宁一鸣惊人]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肖姗姗)10月25日下午,第二届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揭晓。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是华语文学领域首个为发掘和鼓励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的奖项。本届得主为作家黄昱宁,获奖作品为2018年8月出版的《八部半》。

自今年4月10日开始征件,截至5月15日止,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共收到来自作家与出版单位的近百部小说作品参评;8月1日,文学奖委员会公布了进入初选名单的8部作品;9月1日公布决选名单,来自青年作家班宇、郭爽、黄昱宁、杨好和远子的五部作品入围。

本届得主由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戴锦华、著名作家黄子平、路内、张大春和知名导演贾樟柯五位评委共同选出,张大春代表评审委员会颁发奖项,颁奖词为: 黄昱宁展现了很丰厚的文学修养,以洞澈的世情与人情观察,使短篇小说的形式深度生动展现。不同类型作品于焉也示范了作者打通西方现代小说传统与中文写作的卓越能力。

梁文道代表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为黄昱宁送上了由著名设计师陆智昌设计的文学奖奖杯。文学奖委员会还将授予黄昱宁三十万元人民币的奖励金。

获奖者黄昱宁表示: 感谢评委们把这个青年文学奖颁给我这个四十多岁才开始写作的中年妇女,说实话之前我自己也不知道之后能有多少精力可以投入到小说创作中,但我想今天应该有答案了,我接下来创作道路会走得更加坚定一点。

黄昱宁的《八部半》: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中国的阿特伍德

2018年,横跨翻译、出版、批评三大领域的黄昱宁,以一部小说集《八部半》完成了向小说家的转型,这本书名让人联想到费里尼同名名作的小说集收录了8个中短篇,以及一篇带有虚构色彩的非虚构长文。

黄昱宁自称从小就有虚构冲动,尽管这样的冲动的真正释放,是要到40岁以后。但一出手,便已经是老手。对西方现当代文学如数家珍的她,毫不吝啬地在自己的小说处女作里进行复杂精巧的叙事实验。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的,黄昱宁 太国际范儿 ,这位在上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上海土著,并没有像许多同行一样,以鲜明的地域色彩在以乡土为主流的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插上自己的旗帜。

《八部半》有一个核心主题 媒介。手机、微信、杂志、电视等现代或前现代媒介都构成叙事载体,串联起现代都市社会里的蜚短流长、社会新闻,又或是 黑镜 式的科幻寓言。而用做了十多年文学批评的黄昱宁自己的话说,她写的是基于互联网等媒介发展起来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欲望结构、欺骗和自我欺骗、角色与角色错位、追问小说在未来的命运。

评委黄子平高度评价了《八部半》作为小说集的原创性,以及对 媒介 这一重要时代主题的关切: 黄昱宁写了不同的八篇小说,几乎每一部都是作为独立的短篇小说来经营的,这篇关心的事跟前边那篇不太一样,有自己的轴心和发展路径。这是一本原创的小说集,不是很多年以后的一个选集,所以每一篇都是比较真。当然还是能读出来她关注的一些焦点,她特别关心媒介的问题,但是她又不甘心用一样的套路写,她努力让每一部都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径去展示这样一个当下越来越让我们焦虑的主题,能够看出每一篇的苦心经营。

在获奖后接受媒体访问时,黄昱宁重申了文学前辈对自己写作的深远影响,但自己并不想成为第二个他们: 写作都是从阅读开始的,阿特伍德、麦克尤恩在技术上、观念上对我的写作一定是有影响的。他们的影响一直在我的文字里,在各个角落里面,但我不希望成为第二个他们,拷贝一个人是没有意义的。中国不需要一个山寨的麦克尤恩和阿特伍德,黄昱宁要找到属于黄昱宁自己的声音。

她推荐读者去看《八部半》中的《文学病人》, 我自己工作跟各种国际的文学奖有很多关系,所以就设想诺贝尔文学奖被别的奖挑战,出现了机器人和作家之间的比赛,里面有好多料,我是带着一种调侃的意味写的,那个时候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在文学奖的台上,反过来再思考这个问题,我自己觉得挺有意思的。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