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情感 > 正文

2019年世界史学术前沿高端论坛在兰州召开:

内容摘要:2019年9月27-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2019年世界史学术前沿高端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朝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在开幕式上致辞。李朝东副校长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历史学学科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作者简介:

2019年9月27-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2019年世界史学术前沿高端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国内10余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朝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在开幕式上致辞。李朝东副校长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历史学学科的发展概况,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俞金尧研究员表示,此次会议所讨论的学术问题及成果是对新中国七十华诞的史学献礼,西北师范大学对“一带一路”中亚地区的研究和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对欧洲的研究形成互补,将促进日后更多的学术交流。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玉红教授主持。

此次论坛共举行四场大会发言,有21位报告人发言,涉及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史学理论方面,世界历史研究所俞金尧研究员探讨了“资本主义”在史学分析话语中的演变,认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使用好资本主义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岳秀坤副教授,重点概括了以重建整体观念为特点的全球史发展的几个方向,包括海洋史、帝国史、人物和社会群体史、物质文化史等。中山大学博士后张小敏着重分析了著名的微观史学家金兹伯格对小人物的研究,是力图通过跨学科研究实现史学研究的多样化发展。

国别史方面,苏联、俄罗斯与中亚方向,华中师范大学罗爱林教授的报告分析了学术界少有关注的1920年代苏联失业问题的成因与政府的措施。华南师范大学张来仪教授探讨了俄罗斯东正教与伊斯兰教文明的交往互动,认为目前俄罗斯境内的大多数伊斯兰教派属于正统的温和派,因而一直能与东正教和睦共处,并与当权者保持友好关系。西北师范大学党庆兰教授分析了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演变,认为俄罗斯较为务实地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中亚战略,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它与中亚的特殊关系,中亚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有望向着俄罗斯的期望缓慢回归。

法国史方向,西北师范大学杨鹏飞教授关注法兰西工业力量的成长与法国政治稳定的实现,认为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政治制度稳定的实现与法兰西工业力量的成长有着密切关系。浙江大学汤晓燕研究员分析革命时期的政治图像中,路易十六的形象如何从高贵的国王演变为人头兽身的怪物,探讨了各种图像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时人对于国王及君主制所持有的矛盾心态,以及民众心态与政治事件之间的复杂关联。浙江大学张弛副教授论述了孟德斯鸠关于商业经济问题的论述,认为启蒙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而并非基于抽象理性主义。

英国史方向,西北师范大学李家莉副教授指出,宗教改革的过程也是英国戏剧的民族化过程。同时,民族化的戏剧也成为宗教改革最有力的宣传武器。西北民族大学杨永锋副教授认为,二战结束后,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延续了保守党在二战期间所制定的维持大英帝国完整、保持英国全球大国地位的国家战略,为实现此战略目标,工党政府先后尝试了构建介于美苏两大国之间的“三个门罗主义”和“第三种力量”,但因国力不济及其它原因未能实现。

德国史方向,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超探讨阿登纳政府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实践,认为在1949年至1963年期间,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表现出“既合作又限制”的矛盾特征。美国史方向,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邓超分析了美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的跨国因素及其影响,认为跨国因素在美共建立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加拿大史方向,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姚朋分析了加拿大联邦建国思想的根源、现实原因和战略考量,尤其麦克唐纳建国前后的重大政治活动和事件。意大利史方向,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信美利考察了20世纪初意大利与罗马教廷的和解问题,该问题实质是意大利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目标与罗马教廷世俗权及既得利益之间的根本冲突。土耳其史方向,兰州大学敏敬教授着重分析了奥斯曼帝国教派冲突中的贝克塔石教团,认为贝克塔石教团的融合性反映了奥斯曼帝国社会和文化的多元特征,揭示了非伊斯兰教因素对苏非派的影响以及奥斯曼帝国宗教政策中的实用主义,对促进教派研究有启发意义。巴尔干史方向,上海师范大学黄艳红教授关注了塞尔维亚,认为科索沃传奇为塞尔维亚19世纪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提供了意识形态支撑和强大的情感力量,但民族主义者对科索沃记忆的政治利用也使其烙上了复仇主义的色彩。

国际政治史方面,世界历史研究所孟庆龙研究员分析了美国崛起过程中的中国因素,在20世纪前半个世纪里,美国国际地位的跃升,都与侵略中国、利用中国密不可分,中国因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师范大学郭梅花教授分析了战后奥地利被苏美英法四大国分区占领的事件,认为从 1945 年奥地利被解放到 1955 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的签订,奥地利被占领 10 年之久的历史也是美苏冷战早期的高峰时期。西北师范大学讲师张丽娟关注东欧国家波兰和乌克兰关于“沃伦事件”的历史记忆冲突,波兰对乌克兰西部地区潜在的领土要求使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

环境史方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高国荣探讨水土保持在美国的起源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水土流失问题并未引起美国农业部足够的重视;到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美国的经济与生态危机为联邦政府干预私人农地利用提供了契机,水土保持在1930年代从临时救济措施变成美国的固定政策。

此次论坛日程安排紧凑,与会学者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丽娟)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