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情感 > 正文

_潮州父子收藏4000余册红色书刊16万张报纸,办红色展,期待专业研究

许宝青父子俩一起对收藏的书籍进行初步整理。

“我们这还有很多红色书刊,希望有专业人士可以一起来研究。”金秋时节,在潮州市的府城民俗馆,1993年出生的许泽宇馆长站在一堆旧书前很认真地说。

许宝青收藏的《共产党》月刊。

许泽宇说,父亲许宝青在几十年间收藏了许多老物件,其中最特别的是收集了约2万册古书,其中有4000余册系红色书刊,包括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全6期。此外,还收藏了约16万张报纸,其中1949年国庆至1994年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

热衷收藏:老物件里藏着劳动和智慧

府城民俗馆位于湘桥区意溪镇北桥路石牌路段,可谓是一座“百科全书”式的潮州民俗文化馆。该馆根据“农耕器具”“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古书报刊”“声影留芳”“牌匾楹联”“红色教育”等主题,分类展示实物约万件,反映潮州的特色文化和生产、生活习俗。

许宝青收藏的内容比较杂。20多年前,曾有人向他介绍一批潮州抽纱,其中有一件集合了诸多抽纱工艺于一体。当看到这些精品时,他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地收藏各种老物件,包括陶瓷、麦秆画、铁枝木偶、嵌瓷、泥塑等潮州各种非遗项目的实物,以及木床、木柜、门窗等家具装饰,还有收音机、奇石等等。他说,这些老物件里藏着那么多人的劳动和智慧,肯定有价值。

府城民俗文化馆展示的水车。

渐渐地,他的藏品堆满了好几个仓库。他觉得潮州保留着这么多民俗,但民俗文化馆是个空白。去年初,他们决定将这些物品从仓库里搬出来,展示给世人。“90后”的许泽宇从此一头扎进民俗馆的建设,请教专家、考据民俗。经过一年筹备,今年2月,占地面积约4.5亩、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府城民俗文化馆正式对外开放。

许宝青父子收藏了大量的民俗物品。

在农耕器具区,每个展示牌后都带有潮汕俗语或歇后语。许泽宇说,这些具有潮州特色的谚语、歇后语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许泽宇为此请教了曾楚楠、李英群、郑雪侬、郑振绪、卢锦标等一批七八十岁的潮文化专家。

许宝青觉得,民俗事实上包含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以及朴素的环保理念。他希望能找到一个古村落,用这些老物件植入,打造一个原汁原味的民俗村,让游客可以体验出花园、婚嫁、营老爷等潮州民俗文化。

府城民俗文化馆展示“抽纱工艺集锦”。

在年轻的许泽宇看来,民俗也可以很好玩。他在展览馆中增加了互动项目,包括手拉壶陶艺、潮绣、麦秆画、红桃粿等制作体验,还能听潮剧、品工夫茶。此处还办过文化讲座、猜灯谜谜活动、旗袍秀、幼儿讲民俗故事等。

红色情结:分类整理期待专家研究

在许家父子的收藏里,有一个板块非常特别,即红色系列书刊、报纸和相关藏品。他们在馆内开辟了一个专门的“红色”展厅。

1945年《大众日报》关于第七次党代会的报道。

许泽宇介绍说,收藏的报纸中意义非常特殊的是1945年的两张《大众日报》。这两张分别于5月5日和6月19日发行的报纸,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举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和闭幕消息。前者套红并摘要刊登了毛主席政治报告,后者全版红色印刷。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许泽宇将收藏的《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进行分类展。

在报刊走廊里,许泽宇将搜集的《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部分报纸,分为“国庆日”“党代会”“人大立法”“政治协商”四类进行展示,展现了历年国庆、历次党代会等内容。

许泽宇对收藏的报纸进行分类归档,并筛选了大标题进行展示。

此外,他们还展示了从1949年下半年到1994年这45年间几乎每一天的报纸。许泽宇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对每一张报纸拍照、编号、存档,并在阅读后筛选大标题。在展柜里,每一年的报纸被分为上下半年两部分,各有六本合刊。在展柜外,则在年份的下方,罗列了该半年发生的重要大事的标题,一目了然。

展示的部分报纸

为何热衷于收藏报纸?许宝青说,报纸是记录历史最真实的存在,不会失真。许泽宇说,读这一张张报纸,仿佛看到历史就在眼前,以前在课堂上学的历史知识就这么鲜活地“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合作社》

除了报纸,父子俩还收藏了约4000本红色书刊,包括第一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婚姻法等,《新中国的合作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等等。

藏书中,要数一整套共6本的《共产党》月刊最为珍贵。据人民网、《光明日报》等消息: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了最早的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树起“共产党”的大旗,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主张。《共产党》月刊所登载的文章和资料为正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该刊物为16开本,秘密发行全国,最高发行量5000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由于经费困难以及当时的形势所迫,1921年7月停刊,共出6期。

许泽宇最近正在翻阅这些重要的红色书刊,并摘要之。他希望在建党100周年时,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开设专题展馆。看到近期香港青年的表现,他们父子俩希望年轻人通过这些实物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了解国家,获得更多的红色教育。

80多岁的老人郑振强得知许泽宇在收藏这些书籍,特意将一本由英国记者田伯烈编著的,于1938年7月出版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赠送给他,老人说:“放在你们这里更有价值。”

目前,来自韩山师范学院的50多名志愿者在馆内帮忙整理这些书刊,他们在许泽宇的指导下,按照党、国、立法、政治协商几方面进行分类,编号,罗列了书名、出版日期、出版社等基本信息。

然而,毕竟非专业出身,许泽宇深知目前展览和研究都不专业,他希望今后有专业单位或人士可以一起对这些书刊进行学术研究,将这些沉睡的资源唤醒。

【全媒体记者】苏仕日 达海军

实习生】方继虹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