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亲子 > 正文

沪上顶级摄影大咖 凌晨三点来崇明干什么_

人物介绍:郑宪章,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原《上海画报》首席摄影。从事摄影创作三十余年,其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摄影比赛中获奖,在圣彼得堡、旧金山、悉尼、东京、大阪举办《今日上海》摄影个展。

郑宪章

1989年,郑宪章赴日求学,就读于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专攻中日文化比较研究。1996年7月回国,先后拍摄出版了《天人合一》《生命礼赞》《苏州河》《上海大博览》等上海城市人文题材的画册几十余本。拍摄出版了《上海景观》《上海石库门》系列明信片几十余册。

他坚持不懈地把镜头对准上海,努力记录上海人的精神风貌和日新月异的上海建设新貌。所摄大量作品,除刊载在各种报纸杂志上以外,还被大量用于上海对外宣传的画册、展览以及公益广告。许多反映上海建设发展的作品被《上海申博报告书》《上海申博注册报告》采用。

“崇明真的太美了,我所有的作品中,90%给了上海这座城市,其中又有一部分给了崇明。”最近一段时间,崇明水稻丰收,郑宪章带着他心爱的摄影设备兴冲冲来了。清晨6点开始就沉醉在金色稻浪里,直到中午11点才收工。回宾馆的路上,他又和老搭档开始商量第二天的拍摄:“明天早上3点钟就要出发了,去晚了光线就差了。”

图片说明:郑宪章摄影作品

“摄影既是工作也是爱好。”66岁的郑宪章是上海人,上海是他的真爱。从浦江两岸到石库门,从高楼大厦到森林田野,他捕捉城市色彩20多年。从20多年前拿起胶片机到如今玩起小飞机,这些年来,他拍摄了几乎上海所有重大工程的照片,延安路高架、上海大剧院、东海大桥、外白渡桥修缮、临港新片区建设等,从开工仪式到建造过程,再到竣工典礼,都在这位摄影家的镜头里。他常常背着十几斤重的设备,爬上上海很多高楼的楼顶,拍上海的高度、发展的速度、城市的气质。不少部门都抢着要他的照片,邀请他去拍照片。

图片说明:郑宪章摄影作品

郑宪章偏爱崇明。“搞摄影的要是看到崇明这么个好地方,肯定会喜欢。”他在崇明拍得最多的是白鹭和自行车赛,也是最早航拍崇明的人。十多年前,他就受邀来拍摄自行车赛。“坐在直升机上,俯瞰崇明,太美了!”

郑宪章镜头里的车赛与众不同,选手不再是绝对的主角。他的照片中,常常是选手们穿行在连绵的绿色之中,更像是在享受崇明的自然环境。“我不只是拍车赛,更重要的是把崇明的生态建设成果,通过照片反映出来。”郑宪章说,崇明的生态环境很好,不仅在保护,也在建设。比如“一镇一品”的生态廊道,比如景观大堤。崇明的绿,崇明的风,崇明的水,都能在他镜头里见到。拍崇明自行车赛十多年,郑宪章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他用镜头见证了车赛规格的升级,见证了崇明的迅速发展,也见证了崇明对生态立岛的坚持。

图片说明:郑宪章摄影作品

郑宪章喜欢拍白鹭,崇明的白鹭。“崇明生态环境好,野生白鹭多。”郑宪章和搭档趴在草丛里,通过镜头仔细观察着白鹭一家。“从这一对白鹭配偶开始,一直到它们孵出小白鹭,给自己的孩子喂食、带它们学飞,我都拍下来了。这是崇明良好生态的生动写照。”郑宪章的镜头里,水草丰茂,良田万顷,白鹭在其间嬉戏觅食、优雅掠过,农机隆隆,鸟鸣呦呦,小鸟从嗷嗷待哺到振翅飞翔,好一幅优美画卷。

图片说明:郑宪章摄影作品

对崇明的感受不止于自然。有一次,郑宪章和搭档背上相机去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附近拍白鹭,把许多贵重物品放在车里,却忘了关车门。“回来时看到敞开的车门,我们吓出一身冷汗。多亏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崇明老乡,他在车边帮我们守了2个多小时,直到我们回来。”当时,郑宪章很感动,“我们想给他钱,他婉言谢绝了。”

图片说明:郑宪章摄影作品

上海长江大桥、青草沙水库,从开工到竣工,也尽收郑宪章的镜头中。“和记录都市的感受不同,记录崇明的生态发展别有一番滋味。”郑宪章觉得,在崇明拍摄特别能激发他的灵感、能满足他对作品的不同追求。“不管拍崇明的美景也好,或是白鹭、车赛、重大工程也好,我感到,每一样都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有关联的,它们都是特别鲜活的。”

2021年崇明要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了,目前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花博会不但对崇明来说是个机遇,对摄影师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喜爱崇明的郑宪章来说,记录这届花博盛会,将会是又一件幸福的事。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