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评 > 正文

乌坎事件折射【多起极端事件折射日本社会隐忧】

作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陈友骏

至7月25日,造成日本京都市伏见区动画制作公司“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34人死亡的纵火杀人案已过去一周。当天,在现场附近设置的献花台前,来自国内外的动漫迷一早就排起长队,悼念这起骇人听闻的悲剧。

这让人联想起神奈川县川崎市在5月28日发生的一起男子持刀砍人事件,该事件致3人死亡、17人受伤。

两起重大伤人事件的连续发生,不禁使人担忧日本社会的治安问题。

日本社会向来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觉,但近期两起恶性事件的接连发生,似乎颠覆了人们对日本社会的印象。由此不禁要追问,日本社会是否已经变得不安全了?还是日本人变得和过去不一样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窥见日本社会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种种苦不堪言的隐忧,这也是近期一系列恶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首先,社会竞争的激烈化程度持续增强,致使个人的主要精力基本都用于应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忽视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关爱,社会盲点或暗区日益增多;不仅如此,社会恶性竞争引致基本的人文关怀严重缺失,进而产生了所谓的“无人情化社会”。以此为背景,许多缺乏一定社会竞争力的日本普通民众,一旦出现“被脱节”或“被淘汰”的倾向,就再也无法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长此以往,就容易被整个社会所抛弃,成为活在大众人群中的“孤儿”“弃儿”。

其次,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为滋生极端主义思潮与行为提供了土壤。

实际上,受传统文化保守性的束缚,日本在历史上不乏极端主义的事件发生。诚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本尼狄克特在其著书《菊与刀》中所述,“日本人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有礼……既保守又好新。这些特点全都有极端的表现”。基于此分析不难发现,日本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保守主义、激进主义、甚至是极端主义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充斥着矛盾和对立的显著特征。

文化决定了行为方式与思维逻辑。在力求事事做到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文化实践中,往往也夹杂着不计其数的失败与苦楚。在面对逆境时,很多日本人、尤其是缺乏足够社会竞争力的年轻人,就容易选择极端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自我纾困或自我解脱。

再加上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社会逐渐出现封闭化和保守化的发展趋向,这也为“剑走偏锋”的极端主义思想的存续创造了更为便利的环境。

第三,经济复苏缺乏足够动力,致使青年人无法看到未来希望,进而逐渐产生失落的情绪,在个别情况下,容易引发极端主义的思想与行为。

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就缺乏足够动能,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叠加,导致实际收入反而陷入“负增长”的怪圈,失业问题等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尽管日本政府也运用了多种手段与政策,意图重返之前的繁荣,但实际效果极为有限,短期的复苏也仅局限于统计数据上的经济增长,青年人就业及失业后的再就业等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也就是日本经济学家及普通民众所称的“无感复苏”或“无感增长”。

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底层民众的基本生活更难得到有效保障,出现了许多无家可归、甚至是夜宿街头或公共网吧的“游民”。在长期缺乏社会关爱和必要关注的状态下,上述的“游民”又极易产生报复社会、自我放弃的情绪,成为日本社会的非稳定性因素。

总之,日本社会需要从连续多起的极端事件中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增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社会“孤儿”现象的发生,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同步性发展。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