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数码 > 正文

城市公园_东方时评丨城市公园与公园城市

公园,被称为“城市的肺”,是维护改善城市生态不可缺少的场所。改革开放以来,为减少污染,绿化城市环境,各个城市都新辟了不少城市公园,让城市更宜居。然而,随着市民对城市环境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上升,人们希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企盼城市的绿意更浓,让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大公园.。于是,“公园城市”成为一个话题,受到城市规划师、风景园林师和城市建设决策者的广泛关注。今年4月,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召开,将与该主题有关的讨论推向高潮。

首届论坛在成都召开,是因为成都于去年明确提出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去年2 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视察天府新区时提出:“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公园城市≠公园+城市,,不能单纯看公园数量,更不是大建公园。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的说法,公园城市应是按照它四个字分别表达的汉语意义的总和。“公”对应为公共交往功能,“园”对应整个生态系统,“城”对应人居与生活,而“市”则对应产业经济活动。因此,公园城市的内涵,其实应该是公共、生态、生活、生态的叠加,吴志强将其概括为“一公三生”,这是一个各类功能相互协调、复合性高的系统。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潇以成都为例,说城市发展思路在公园城市语境下的转变:从原来的“产-城-人”,转换到“人-城-产”。公园城市具备两大特征:普惠,提高全民生活品质;系统,将生态引入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

这表明,公园城市不同于城市公园只是一个个绿色孤岛,而是覆盖全市的大系统,将系统性、生态价值和服务品质都纳入评价标准,以良好生态环境与市民宜居生活相得益彰,突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据此,建设公园城市就远不止是多添一些公园,多种一些绿色花草,而是要求整个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生态系统都能 道法自然,生生不息,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比如,为了合理的配置道路资源,让城市更便于行走,更和谐宜居,有关部门曾发文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无疑能解决城市交通道路网布局问题,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各类“断头路”,提高道路通达性,使居民行走更绿色,生活更方便,有助于向公园城市前行。这一由“封闭”向“开放”的转换,大多是赞同的,但因涉及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进展并不大,近来我发现,一些原本开放可以任人穿行的小区,近来也都设置路禁卡,走向封闭了。我以为,要使“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形成符合“人的尺度”的城市空间,也需要改封闭心态为开放的心态。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它的小区是不封闭的,著名的新加坡大学的整个校园,都融合在城市居民圈内,里面是有公交车行驶的。由城市公园走向城市公园,是城市品格的全面提升,需要人们多方面合力推进。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