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跳蚤 > 正文

唐山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建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唐山大有可为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任重道远

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已付出巨大努力,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在一些方面同党中央和省委要求、同人民群众期盼、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不平衡 我市北部山区,在厕所革命过程中存在冬季水冲难度大、山区岩石地表挖坑成本高等问题。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冬季冰冻导致无法使用甚至损坏。一些地势复杂、人口分散、地域跨度大的村的垃圾收集清运难度较大。中部平原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因,大棚地膜污染和建筑垃圾较多,秸秆焚烧和畜禽养殖排污严重,公路沿线违建较其他地区为多。在南部沿海地区,垃圾填埋渗水较为严重,污染较大。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受盐碱腐蚀较为严重,河网下游特别是河流入海口处污染治理形势较为严峻,部分沿海村落道路维护成本较高。

除了自然区域之间的不平衡,还存在行政区域之间和导向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各县(市、区)财政能力不同,有些县(市、区)在财政投入上存在不足,乡镇级和村级资金投入偏少乃至无钱可投的情况普遍存在;示范村得到上级关注度更多,得到资金支持更多,而且大多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较好,更易形成 锦上添花 ,而更多的非示范村却很难在财政 资金蛋糕 和 政策篮子 里得到扶持。

不协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往往是短时间内汇集人力、物力、财力,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整治某一区域或某一方面的内容,但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整体铺开、长效管控等方面却还存在不足,出现了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情况,关键要素推动不协调。

农村经济发展同人居环境之间也出现不协调: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作用发挥不足;另一方面,少部分经济较好的乡村,又片面强调发展,小作坊式的 散乱污 企业遍布村中;还有一部分村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富裕起来的农民在县城和市区安家落户,导致形成了 空心村 。

规划理念与客观实践不协调。我市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甚至城郊农村和 城中村 也没能解决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问题。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和 四好农村路 建设也存在类似问题。其主要根源,除历史形成的城乡巨大差别之外,主要还是受城乡二元体制思维的支配,对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前瞻性的科学设计,建设投入大大低于城区。

此外,还存在村民改善生活环境的主观愿望和参与人居环境改善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不协调、环境改善与文化保护不协调等问题。

不可持续 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可持续性上还存在机制不够健全、技术不相适应、资金渠道单一等短板。

近些年,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投入巨大,然而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缺少精准的责任目标监督和健全的质量管理机制。污水处理、厕改等基础设施防冻能力不足;垃圾、污水、粪液无害化处理技术较为单一;城乡一体客运模式亏损较多。这些技术瓶颈成为了制约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 技术外部性 因素。政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承担了绝大部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资金投入。但就目前而言,这些资金相对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乃至我市乡村振兴战略仍然捉襟见肘。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大有可为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经与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们广泛协商议政,积极为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献计出力:

●因地制宜,规划先行

坚持规划引领,健全规划体系。市直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规划工作,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结合农村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做到高标准又实用,一村一特色。

村里干净整洁,绿色垃圾桶站在路边。

对农村环境基础较好的村,注重长效管理、常态监督、进档升级,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对具备一定基础的村,本着政府与农民都出工、齐努力的原则,政府通过财力适度支持,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农民通过义务出工筹资,切实履行长效治理的义务,当好主体。对于生产落后、环境条件较差的村,应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适度撤并搬迁,彻底改善环境,实现惠民富民。

农村改厕、改厨、清理垃圾等是每个村的共性问题,但南北村落工作重点有所不同。山区村绿化基础好,着重在美化环境、传承历史上做文章;中部平原村基础设施较好,着重在绿化街巷、美化庭院上下功夫;南部沿海村位置特殊,着重在打造绿与水交融的沿海风光上求突破。

●统筹兼顾,固本培元

统筹合理配置要素。科学规划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时间点、路线图。综合考虑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时间、资金、人力、政策等各项要素,因地制宜确定工作任务和建设时序,注重建管并重,持续健康向前推进。产业振兴是农村环境改善的治本之道,但切不可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在发展乡村产业中注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科技附加值。注重建立起公平、健康的农村市场秩序。注重培养一批 一懂两爱 的农村基层带头人、农业科技能手和农民企业家。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由输血驱动转为造血驱动,从根本上激活农村活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强化综合执法。应突出综合治理,减少污染存量,遏制污染增量,建立分工明确、协调联动、资源整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握指成拳形成合力,确保行政效能最大化。

突出文化内涵。把保护村庄自然风貌和挖掘村庄人文资源,作为村容村貌提升工作的重要内容,倡导打造节约成本、生态环保和具有乡土气息的村庄公共空间,实现保护村庄特色风貌与传承历史脉络、优化村庄环境的有机结合,塑造各具特色的村庄容貌。

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典型示范,让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改变和提升农民的价值取向,对转变农民卫生和生活习惯,引导群众增强环境建设的主体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垃圾压缩运输车进村清运垃圾。

●完善机制,强化创新

通过健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联动互动责任体系,配备保洁队伍和强化督查考核等方式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

在资金来源上拓宽渠道,疏浚源头活水。坚持财政出一点:市县两级财力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重点用于支持村内道路、卫生设施建设等;社会融一点:借鉴滦南、开平村企共建的做法,发动先富起来的村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共建;群众担一点:推广玉田鸦鸿桥镇邢庄村经验,发动村民适当承担保洁费用,用于改厕、排水和门前道路等长期管护;统筹 合 一点:在政策范围内,打捆使用水利、绿化、环保、民政等涉农政策性项目资金,集中向示范村、重点项目等倾斜;经营 赚 一点:参照滦南姚王庄镇李营村、丰润区丰润镇西那母庄三村做法,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与发展旅游产业、生态农业、畜牧养殖业等结合起来,丰富农民和村集体的 钱袋子 ,通过自身 造血 ,支持配套设施建设等。

强化技术支撑。引进既能解决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技术瓶颈,又契合我市发展实际的技术,可以有效推动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在局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同时结合我市实际,组织针对我市制约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瓶颈技术组织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关,积极延伸产学研链条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一线延伸,通过补贴等形式,让研发者成为经营者、管理者,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声音:

张玉果(市政协常委、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把解决 三农 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长期治理的理念,建立长效机制,避免面子工程、短期行为;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大幅增加投入保障,早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

邢国军(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应优先考虑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尽量减少生活垃圾填埋量,充分发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环境效益,并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和推广生活垃圾粗分类。

郭姝婷(市政协常委、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建立起 政府补助、社会支持、产业支撑、农民参与 的资金保障机制,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深入持久的良性投入格局。

贾向东(市政协委员、路南区政协主席)

路南区作为主城区,城中村数量居多,人居环境比较复杂,全区8个城中村大多分布在城区东南部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数量接近农村总数的1/5。建议从加大城中村改造提升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快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

孙建立(滦南县政协副主席)

滦南县掀起了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革命,收到显著成效,但在生活垃圾长效治理机制的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推进全域整治和深度整治,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支持政策和监管体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持续推进。

王立功(省政协委员、曹妃甸区政协副主席)

针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议:要进一步建立稳定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县(区)、镇、村三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监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给予一定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统筹领导。

张婷玉(丰南区双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从基层视角对加强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出建议:推进 三治 工作法,强化班子领治、产业兴治和集体共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要灵活,应按照实用简约原则,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环境保护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指导选择垃圾处理方式,降低村庄垃圾清运成本;推进厕所革命要按不同需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要完善环境治理建设和管护机制。

孙太和(市政协委员、滦州市政协主席)

针对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提出建议:科学规划设计,确立符合地方实际、可操作的市场化运作目标和路径,合理安排市场化运作的任务目标、推进时序和工作模式,不搞一刀切;合理确定运作模式和项目内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整县(市、区)打包、整个乡镇打包和分片打包等模式;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立政府、公众、第三方等多方参与的绩效考评的监管监督机制,以网络化的管理模式,科学化的考核机制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

李东兴(市政协委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农村公路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推进 四好农村路 建设,建议:落实县(市、区)政府对农村公路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大公共财政在 四好农村路 建设的投入比重;做好 运营 文章,对城乡客运一体化进行统一的规划,完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拓展和延伸公交网络。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