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图片 > 正文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转型研究]

编者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更适合向“主辅共存”的业务模式转型。各商业银行为实现在各金融领域“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夯实和强化其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和开展其他金融业务,进而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等优势。

综合化发展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战略性目标之一,也是推动商业银行转型成为“全能银行”“金融超市”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执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为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新趋势,我国政府早在2005年便推动金融综合化探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代表的金融综合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也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不可否认,从发展规模与其所产生的效果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发展仍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为此,应积极推动和加快其业务综合化转型,即实现由初阶综合化向高阶综合化转型,使商业银行各类业务协同发展。

存在问题

(一)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从国外银行业经营发展情况看,各商业银行立足于自身发展情况采取了不同的业务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通常情况下,采取综合化策略的一般是竞争力较强、定位明确的商业银行。而国内商业银行在推动业务综合化发展过程中,通常具有先将资质牌照“拿到手”的倾向,即并未真正将业务综合化视为全面提升多元化服务能力、有效扩大业务范围及规模的重要手段。此外,部分商业银行在业务综合化发展过程中并未明确其发展规划,致使在母公司和子公司(或控股公司)间无法形成资源交互,其协同效应也未充分体现。同时,由于其他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在共同经营过程中互动性不强,商业银行仅为单纯追求业务的“全牌照”,而没有实现业务综合化的“最优状态”。

(二)风险管理有待加强。业务综合化将使商业银行面临多元化风险的挑战。因此,业务综合化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分业监管、分业经营”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往往更擅长或习惯于专业且单一化的经营模式,在跨行业(证券、保险、投资等)经营以及风险管理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可能导致协同效应无法充分发挥、风险防控出现漏洞等问题。由于不同行业都有其特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在无法充分掌握和了解全部业务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易产生市场、操作以及信用风险。同时,由于处在综合化模式下,不同业务的各类风险也容易相互传递,进而对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总而言之,在我国并表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集团内部)风险隔离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仍任重而道远。

(三)业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虽然银行业、租赁业、信托业以及证券业等同属于金融行业范畴,但各行业的经营特征及管理方式具有较大差别。如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一般向客户提供信贷及其他金融服务。而租赁业通常是通过让渡固定资产占有及使用权的方式,服务于“万事俱备”而欠缺设备的客户(承租人)。因此,即便是推行业务综合化,我国商业银行大多也只是在形式上将业务综合化,而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却无法统一,由此所产生的问题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四)复合型人才稀缺。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专业性要求较高,在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发展过程中,专业型人才储备稀缺,尤其是跨行业的专业型经营及管理人才匮乏。当前,各银行现有核心业务人员通常不具备或较少具有跨业经验,一般只是对某项业务及其风险管理较为熟悉,更缺少管理综合金融风险的专业技能。同时,对于整合和集成创新多种金融业务的应对能力也较差,这将从宏观层面会直接影响银行业务综合化发展。

(五)整合理念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大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合作”,基本上未涉及不同行业的理念及文化整合,更没有实现对不同行业的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的协同效应。以银行系保险业务为例,保险业在业务发展初期无法实现投入的快速“返现”,而对于资本投入方面却具有较高要求,该情况与银行业则恰好相反,商业银行通常更加注重通过“轻资产”的方式尽早获得投资收益。基于此,银行与保险业务经营理念及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协调效应。此外,商业银行在业务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与保险业也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在经营理念上还有待进一步协调与融合。

转型建议

(一)科学制定业务综合化发展规划。业务综合化发展战略应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将长、短期发展有机结合。应把银行业务作为核心,在相关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逐步实施业务综合化。应充分评估业务发展前景及外部环境因素,并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优先介入条件成熟且风险可控的领域,通过设定观察期、定期测评和评估等方式,循序渐进地推动业务综合化发展。由于信托、租赁、基金等业务能够有效借助银行的渠道优势,可适当将其视为“首选”业务,并通过成立子公司方式具体开展各项业务。对于业务及经营管理差异较大业务种类,可通过参股方式实施综合化发展。

(二)强化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一是充分了解不同业务间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业务的个性化要求加强业务管理,进而助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二是注重通过资源共享以及业务互补等优势,将不同结构、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新的衍生资源支持发展。通过对资金以及经营管理等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降低投入以及交易成本,在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各项业务的协调发展。三是强化交易管理方面,应强调“制度先行”,通过加强制度和规范管理控制内幕交易和利益冲突风险,防止集团内部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与扩散。四是在服务客户时,商业银行应优化客户结构,构建高度专业化的客户服务体系。在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贴心、便捷服务的同时,注重多元化跨界合作,切实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而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增强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各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仍未达到充分状态,商业银行应在确保自身主营业务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再拓展其他非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围绕着核心业务拓展综合经营,可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确立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更适合向“主辅共存”的业务模式转型。各商业银行为实现在各金融领域“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夯实和强化其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和开展其他金融业务,进而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等优势。二是充分利用其他金融业务的互补作用,积极推动主营业务发展,提升商业银行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三是科学选择拓展领域。随着现代化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应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业务,最大程度的获得其他金融领域的市场份额。四是适时调整战略目标。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应全面客观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及时调整业务发展重心,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业务风险管理。一是应满足监管要求。在分业监管模式下,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监管当局的相关要求,做好各类风险指标的管理与预警。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最大程度地确保商业银行与其他各子公司各类(流动性、操作性等)风险的发生。二是强化并表管理。商业银行应注重强化业务协同和全面风险管理,科学推进会计、资本与风险并表。应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将银行以及各子公司业务发展均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框架当中,进而实现协调统一的资本管理、授信管理、内部交易管理、风险评估等。三是注重风险隔离。商业银行应在规范现有业务风险与合规管理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风控机制,通过设立“防火墙”防止不同业务风险的交叉传递。通过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实现不同经营主体的协同发展。此外,商业银行还应注重完善退出机制,实现问题子公司与整个集团的有效“隔离”。

(五)营造融合的文化氛围。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在业务经营模式及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商业银行特别是集团子公司与其他金融类子公司的经营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异性。对此,商业银行应避免各机构间不同经营理念与价值取向的冲突,并在充分了解及尊重各类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将文化与经营策略有机整合,树立协调统一的经营理念。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在营造融合性的文化氛围,形成统一文化氛围的同时,不断规范与协调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子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而全面提升整个集团乃至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六)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储备。商业银行应通过完善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及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掌握非传统银行业务人才管理的规律及方法。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即通过银行内部对其在证券、信托、保险等方面的培养学习以及外部引进综合型业务人才,不断优化专业人才结构。此外,商业银行应逐渐淡化“刚性管理”(通过制度约束等“契约型”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柔性管理”的方式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即根据银行共同价值观、文化以及精神氛围而进行的一种人格化管理。通过合理的弹性工作机制以及适当的薪酬激励政策吸引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