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化 > 正文

[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闭幕“中国通”纵论古今意犹未尽 新中国发展...] 世界中国学

原标题: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闭幕“中国通”纵论古今意犹未尽 新中国发展为世界创造大机遇

图说: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昨天下午在沪闭幕 陈正宝 摄(下同)

以“中国与世界:70年的历程”为主题的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昨天下午在沪闭幕。本届论坛主题紧扣中国发展的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论坛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引领广大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奋斗的历程和经验;另一方面,论坛强调新中国70年的发展,在集中精力办好中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为世界作出了较大贡献。

来自全球不同肤色的中国学研究者,从各自的学术角度出发,旁征博引,纵横古今。“中国通”们聚焦的重点则是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各国紧密相连、互惠互利。走向强盛的中国,同时也给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共同发展的极大机遇。

研究中国理解中国

哥伦比亚哈韦里安纳主教大学讲师卡米楼·德菲利普从组织文化角度提出,中国的机制具有文化历史的经验,包括灵活性、领导力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制要素,应该形成一个包含这些概念的体系,研究它们在具体的事件中是如何运作的。还有,儒学也提供了自律和自治的表述,这些都与拉美的情况很不一样,虽然不能照搬照学,但必须坚持从中国而不是西方角度来理解,这样才能成功地借鉴中国经验。

哈佛大学荣休教授杜维明就儒家的“仁”的思想能否成为核心价值,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文明的对话。通过平等的对话,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在文明对话的领域,儒家有其独特性,关注的是学做人的道理。这是一种自然的反馈系统,可以成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价值。

荷兰皇家科研院院士施舟人回顾了自己研究汉学的历程,认为近几十年海外对中国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全世界越来越多人在研究“道”和“易学”,在研究汉学,这是非常难得的。他强调,自己的学问来自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有一个“活着”的传统,尽管在近百年来受到很多磨难,但中国人民保持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文明。

深入合作贸易互惠

美国亚洲协会名誉会长、第五届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卜励德说,当年中国邀请美国水平不高的乒乓球队访华,这是中美建交的前奏,从此之后两国开始了持久和密切的交往,一直到今天。2012年,观看姚明在休斯顿火箭队首秀的中国观众达3亿人,跟美国的全部人口一样多。中美关系如同一座冰山,虽然在海面上能够看见战略性不信任的锯齿状的边缘,但在海平面以下却存在着由战术性信任维持的庞大的非官方关系,它们能够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数十年来,中美一直在彼此竞争和合作,相信中美未来将延续相互依存的关系。

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恩·梅尔基奥尔,运用理论模型揭示了贸易政策互惠的重要性。他分析中美贸易战案例后认为,自由贸易将使中美双方受益,美国从中获得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中国;中美贸易战或将为美国带来制造业复兴,但付出的代价同样可观。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所全球资源可持续利用专业首席专家莱蒙德·布莱斯维茨,在对中欧循环经济政策与全球视角进行解读时指出,中国和欧盟在循环经济上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双方也有很强的合作意愿去推动全球循环经济发展。未来双方在绿色城市、智能技术、循环技术、绿色金融等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文明需要交流互鉴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说,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西方的现代文明已不再是一家独大,拥有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俄罗斯文明、奥斯曼文化、波斯文明等古老文明都在重新焕发生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古老文明蕴藏着化解现实困境的宝贵经验,凝结着追求美好未来的恒久价值。当某些国家强调本国优先而逆全球化的时候,大多数古老文明都主张以包容性的传统去助推新型的全球化。文明冲突的根源不是古老文明的现代复兴,而是单一文明的唯我独尊。单一的现代西方文明如果不与古老文明交流借鉴,肯定无法成为普世文明。反过来说,古老文明也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坚持不懈的交流互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郝福满说,中国在过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必须了解中国过去70年的历史。要了解这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对全球包括中国都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还有85%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下。但明年,绝对贫困(1人1天收入1.95美元以下)将在中国被根除。中国的继续发展对本国和世界都很重要。中国将会继续向其他国家学习,世界也可以开始更多地学习中国。引用朱熹的话说,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延伸阅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樊纲:你持续发展 打压就不起作用

“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让我们认识到了发展的困难,也使我们要更加清晰地分析发展经济学的逻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樊纲对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樊纲认为,落后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纯粹依靠比较优势;第二,进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同时起作用的时期,前提是在一开始就要对外开放,学习模仿,主动地受益于“知识外溢”;第三阶段,继续学习模仿,加大自主创新。我们现在就到了这个阶段,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也迫使我们必须进入自主创新阶段。再高一个阶段是成为世界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一个开放的世界体系,不可能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所有的东西都自己做,必须合作、互利,大家专业分工、互通有无。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当然,我们现在是处在第三阶段的开始,在许多领域,在基础科学和底层技术上仍然落后,仍然要努力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但我们也的确到了自主创新阶段,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技术封锁。

我们能不能在自主创新上实现真正的突破?樊纲提出,科技创新不是政府补贴能补贴出来的,不是政府“决定”就能发展出来的,而是要通过一套机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投资、激励机制,才能使创新不断发生。

樊纲还提出,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一些困难,其实是符合逻辑、符合规律的。他说:“从一开始,我们的发展就是在有人比你先进、比你强大,且已掌握市场的情况下,我们要赢得一席之地,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啊。所以面对中美贸易战,我们也不必觉得不可接受。世界本来就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我们要做的是准确地分析它、认识它,用我们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应对它、破解它,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实现持续发展。你持续发展了,它才会认识到封锁、打压也不起什么作用,情况才能向好的方向变化。”

【延伸阅读】上海社科院院长张道根:植根国情 坚定不移和平发展

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上海社科院院长张道根说,追根溯源,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我们走出了符合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70年来,我们植根中国国情实际,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伊始,总体上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为主的落后农业大国。实现从落后农业大国向现代工业化国家历史性转变,是紧迫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张道根说,1978年底,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向世界、向各个国家和地区开放,用开放倒逼自身改革。中国40年来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不仅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资本短缺问题,解决了低收入国家内需不足的问题,吸纳了极其庞大的、边际生产率几乎为零的数亿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也学会了运用世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办事。

对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定位,张道根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获益者,也是贡献者。“中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们要对标世界最好水平、国际最高标准,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持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竞争,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