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杂志 > 正文

【“学生”王石:重新认识中国文化】

文 王石

60岁开始,去哈佛等世界名校访学,是又一次寻求自我更新的过程。在哈佛的第三学期,我选听了一门很特别的课程“中国古典道德与政治理论”。授课的是普鸣(Michael Puett)教授,这门课后来成了哈佛大学第二受欢迎的课程,仅次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没想到的是,这门课成了我在哈佛期间收获最大的一门课。

“到文明源头拥抱未来”

因为受到鲁迅的批判精神的影响,我们这一代中很多人更愿意接受“五四运动”所追求的“德先生”“赛先生”的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则持虚无或者批判的态度。加上我的家庭没有知识分子背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训练,主观意识里对传统文化有距离感。以前,我一直把这当作自己的优势,但到哈佛之后,我被美国人看自己、看世界的态度和方法震动了。

普鸣教授认为,21世纪的美国人和2500年前的中国一样,都面临自我中心的困惑。他希望通过中国哲学思想赋予美国人具体的、革命性的理念,指引他们成为好人,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

我看到,美国精英阶层,尤其是学术精英已经在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系统的研究。不仅哈佛、哥伦比亚、斯坦福,很多其他美国大学都有专门研究中国的机构,对亚洲文明持一种肯定、客观的研究态度。

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家,来哈佛学习,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有了这样的认知后,发现自己对西方文化不是很了解,对东方文化也不是很了解。我才意识到,我不仅要系统地了解西方文化,还要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知道哪些是应该吸收的,哪些是应该舍弃的,哪些是应该结合的。这样的心态,才是属于未来的。

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2018年1月23日,我在北京水立方做个人的跨年演讲时,才把主题定为《回归未来:到文明源头拥抱未来》。

思想转变之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可以心平气和地看中国问题了,理解中国的现状也容易多了。

“成功”的标准

还有一个转变,是对自我的认识。我开始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

比如对成功的理解。对企业家而言,什么叫成功?按西方的价值观,近一点的会想到比尔·盖茨、巴菲特,还有他们的慈善基金。

从进化心理学来讲,要怎么比本事?简单概括,就是“我能你不能”。不光是他们赚了很多钱,有多少钱做了公益,还有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力。他们不光自己做公益,还到世界各地,号召其他的成功人士做公益。

再远一点来讲,像美国工业革命的那一代,福特、洛克菲勒等,也是类似的,建学校、医院、博物馆······他们成功的标准是在这里。

而从中国儒家的角度,成功有另一种标准,就是看你对国家的贡献。有国才有家,这个贡献是不分尊卑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比如我的朋友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他的公司已经上市,他自己也是亿万身价,但他的家是不锁门的,家徒四壁,没东西。

记得万科1989年上市后,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哥伦比亚电视广播公司摄制组专程到深圳采访我。摄制组是根据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提供的信息而来的:深圳有家企业已进行股份制改造,其公司创始人是目前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问:请问王石先生,您现在的身家有多少资产?

答:没有什么资产。

问:不方便透露?

答:没有什么不方便的。股份化改造的时候我有2.5万元存款,拿了2万元买了万科股票;股改时,公司的资产4∶6分配,职工股为集体持有,我没有要一股。

问:为什么?

文化不同,是解释不清楚的。从一开始创业,我就不是为了个人赚钱。但去哈佛之前,我从来不认为我这么做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影响。今天我才发现,自己早就身在其中。

而更有意味的是,去了哈佛以后,“以天下为己任”的“天下”,在我心中不再只限于中国,而是扩展到了整个世界。

在我担任了亚洲赛艇谢会主席之后,为亚洲各国的赛艇事业奔波的时候;在我连续多年每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地球环境的保护思考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已成为一个世界主义者。

“文化为国家之命脉”

在哈佛上学时,我习惯于从去主图书馆比较方便的那个校门出入。在哈佛的第一个春天,我意外地发现校门旁的小草坪上,有一座汉白玉石碑。

每天都有大批的游客参观哈佛校园,铜塑哈佛先生坐像是必然参观的项目,其伸出的右脚也被游客摩挲的锃亮。位于西侧的这座汉白玉石碑却不被人注意。

驮石碑的赑屃四爪鼎力,昂首向前,给人以充满力量、不畏艰辛、忍辱负重的印象。碑额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体两侧祥云、龙身环绕。

细辨碑文:“文化为国家之命脉。国家之所以兴也繇于文化,而文化之所以盛也,实繇于学。深识远见之士,知立国之本必亟以兴学为先。创始也艰,自是光大而扩充之,而其文化之宏往往收效于数百年间而勿替;是说也,征之于美国哈佛大学滋益信之矣!哈佛约翰先生于三百年前,由英之美讲学于波士顿市,嗣在剑桥设大学,即以哈佛名之;规制崇闳,学科美备,因而人才辈出,为世界有名之学府,与美国之国运争荣。哈佛先生之深识远见,其有造于国家之文化大矣。我国为东方文化古国,然世运推移,日新月异;志学之士复负笈海外以求深造。近三十年来,就学于哈佛,学成归国服务国家社会者,先后几达千人,可云极盛。今届母校成立三百年纪念之期,同人等感念灌溉启迪之功。不能无所表献;自兹以往,当见两国文化愈益沟通,必更光大扩充之,使国家之兴盛得随学问之进境以增隆。斯则同人等之所馨香以祝而永永纪念不忘者尔!”落款:“公历一九三六年九月哈佛中国留学生全体同学敬立。”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