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专栏 > 正文

残疾鞋匠屈平在公租房小区的幸福生活|

残疾鞋匠屈平在公租房小区的幸福生活

一台钉鞋机,叮当有力;一双勤劳手,技术精湛……47岁的屈平经营着一个“小门市”:修鞋、擦鞋、换拉锁。在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里,屈平生意还算不错。“每个月差不多赚两千元,能基本保障自己和70多岁母亲的生活。”他乐呵呵地说。

●记者 喻庆

身残志坚 能帮助别人是快乐

“老屈,你帮我看看这双鞋还能修吗?”

“好嘞,晚点顺便帮我把这双鞋拿给你隔壁的罗婆婆,这鞋底儿已经帮她粘好了,可不能收她的钱,罗婆婆比我更困难,更加需要帮助。”

在屈平的修鞋小门市,几乎每天都上演着这样暖人心的场景。“虽然我的腿有毛病,行动不便,但从没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在美丽阳光家园居住的三年里,我每天都过得满足而充实。”今年47岁的屈平说话时满脸是笑,他的右腿看上去明显比左腿细了一圈,无法正常走路,只能依靠双手撑着凳子行走,“小时候因为发烧得了小儿麻痹症,这腿就落下残疾了,如今一直靠修补鞋为生。”

虽是残疾人,但他的心态依旧乐观。屈平说:“自己走路不便,从未好好穿过鞋子,就希望别人能走得舒服。”

没地方修鞋?多方伸援手

在沙坪坝区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里,很多居民都知道这里有个腿有残疾的“修鞋匠”,他们却不知道,“修鞋匠”差点没有地方修鞋。

屈平原本是奉节人,2014年带着母亲来到重庆打工,一直租住在3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每个月的房租就占了支出很大的一部分,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后来屈平在朋友那儿了解到像他这种条件的人是可以申请公租房的,在多方询问与忐忑的等待下,2016年他如愿入住了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我永远都记得那美好的一天,这温馨明亮的新家,曾经是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的场景!”搬进公租房后,屈平依旧摆了个小地摊修补鞋谋生,后来沙区创卫时整治游摊,让他一下子陷入了新的困境 没有地方干活了!

“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我意识到游摊确实会对小区环境造成影响,但是这样一来我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没有了。”屈平回忆起当时情况,依旧感慨不已,“没有办法,我只能找到沙坪坝区公租房管理中心和社区反映了我的困难。”

沙坪坝区公租房管理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多次派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召集社区商讨解决办法。很快,在各方的关心关爱下,屈平得以在家附近找了一处地方作为修补鞋的“根据地”。

“别提多高兴了!”屈平说,“现在我有了固定的经营地点,心里十分踏实,很感激管理中心和社区为我做的一切,庆幸能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里。”

自从修鞋铺开张后,屈平每天都在小小的店铺里忙里忙外,生意也算不错,忙碌却又充实着。对于他来说,修补鞋子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手段,更让生活有了盼头。

来屈平鞋铺修鞋的大部分都是熟人。67岁的居民陈东认识屈平已经两年了,觉得他很和气,老实,喜欢帮助人,他说,“不仅是我,小区所有人对他印象都很好。”

“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帮助,之前接受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现在我能自食其力了,就该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授人以渔 让他们能自食其力

像屈平这样身残志坚的住户比比皆是,如康居西城公租房小区的周树森、徐霞,学府悦园公租房小区的吴明军、周纯全等。

在公租房小区大家庭里,虽然有残疾,他们却从未感觉到自卑。相反,他们正以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着,正如屈平所说,他们活得很有真实感,日子过得很踏实。

对于这些残疾住户乐观向上的心态,沙坪坝区公租房管理中心自然是欣慰不已。“在生活中,残疾住户感到自卑,缺乏尊严,往往不仅是因为物质生活条件普遍低于健康群众,更是因为在劳动就业等方面得不到公正对待。”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一些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士来说,掌握一门生存技能,得到一个就业的机会,靠劳动来养活自己,获得社会的认可,是一件更加值得骄傲的事。

公租房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管理中心因势利导,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不仅通过节假日慰问、入户走访、联系辖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义诊等方式关爱小区残疾住户,为他们提供便利,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积极鼓励残疾住户走出家门,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住户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家人,真正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确保残疾人生活“两不愁、三保障”,也让更多住户感受到来自公租房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