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专题 > 正文

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高层论坛在赣举行_理论创新

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高层论坛在赣举行发布时间:2019-10-28 16:28 星期一来源:中新网江西新闻

10月25-26日,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高层论坛在江西省德安县举行。此次高层论坛由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和中共德安县委政法委员会共同主办,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江西社会科学》、《山东社会科学》、《城市发展研究》等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杂志社专家学者40余人,就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探索展开了热烈研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变化就是管理的重心从‘单位’逐步转向‘社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蔡禾教授指出,“‘重心’转变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表示,即‘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治理’,这不是一个后者取代前者的过程,而是一个功能拓展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区实质上已经获得城市社会管理科层体系中的正式体制性地位,社区治理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传统的“单位”社区演变为“作为政治的社区”和“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社区”,由此产生社区异质性与公共品供给有效性、居委会行政化与自治“内卷化”、“脱域” 与地域化社区参与以及区域化管理与非区域化等诸多问题。基层社区治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挑战?蔡禾教授认为,要在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社区服务精准有效供给、企事业单位社会责任倡导和社会组织内涵发展等方面着力,构建新时代富有特色、多元协作的有效治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韩克庆教授认为,虽然“社会治理”这一概念本身带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从其本质上讲,它与社会管理、公共管理、社会行政等概念密切联系在一起。他指出,社会治理并非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政府责任模糊化,更不是以市场力量或者社会力量取代政府的行政职能,而是在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危机处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和提升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包括对传统的官僚体制进行改革、增进行政效率、改革行政职能、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因此,“社会治理涉及到政府部门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及其与社区、社会组织和家庭之间的关系重构。”而要实现这一关系重构,首要的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重构:首先,要强化基于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其次,加强社会保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第三,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在公共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第四,是充分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家庭间关系的互补;最后,要从根本上实现基层社区治理由政府管理向社区服务递送转变。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行政结构,导致行政管理责任不断下沉至最基层的单位——社区。”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晓春教授指出,社会问题沉积社区,社区成为社会问题集中的场域,持续激化着社区结构分异化与社区事务复杂化之间、精准化行政考核体系与高含混性社区之间、单一资源输入与多元服务需求之间、社区自治与行政控制之间的关系,使得基层社区治理而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陈晓春教授认为,可以借鉴分类管理理论和方法,指根据社区的结构特征和服务需求进行分类,以“共建共治共享”(简称“三共”)为基本原则,对社区内部复杂的公共事务进行类型化治理,打造健康、有序、和谐、生态、宜居的社区共同体。在社区分类治理理念上,要以打造“共享”社区共同体为依归,转变传统的垂直管理意识,树立横向分类治理观念;在行动策略与路径上,要对不同类型社区和不同社区内部事务采取差异化治理,通过分类实现社区资源优化配置,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智能监管,实现社区治理由政府管理走向政府、组织和社区共治。

江西财经大学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陈成文教授在回顾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的基础上指出,“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治理有效”目标,就必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陈成文教授总结了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的“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经验,认为它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探索中具有推广意义的一个典范。“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和志愿服务的优势,围绕“新模式、新机制、新职能”这一主线,将村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与“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融为一体,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发挥群众自己的力量、利用群众独有的方法、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提升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陈成文教授认为,“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促进了社会治理理念由“以行政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在当前乃至未来实践上要走出“碎片化”的实践困境,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找突破口,落实着力点,尽快补齐其在价值理念、目标定位、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短板”。

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梁玉成教授认为,在新时代代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新机制、新职能的实践探索有了更为强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中国将在2030年正式进入数字社会,数字经济规模有望超越美国,成长为世界互联网强国。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多次聚焦数字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梁玉成教授指出,在数字社会人的行为均被数据化,从用户行为刻画发展到用户心理刻画,实现对社会的实时感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模式和微妙的关系,以揭示规律、预测未来的趋势,从而实现提前干预。总之,数字化社会推动了或正在推动大规模实时/在线多方社会协作治理,将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能力。

江西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吴军民教授认为,基于数字技术的大数据运用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广泛的可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党的十九大把“社会治理”写入党章,并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概念已由学术话语、底层实践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顶层设计,推动着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纵深转型,推动着治理重心向基层社区下移。治理重心下移带来的鲜明的变化是既体现在基层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的变化,也体现在基层社区治理资源配置、治理模式和个体支持网的变化。为积极引导和重塑这些关系或变化朝着良性、协调的方向发展,治理主体应强化以人本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与利用,激发基层社会组织活力,对弱势人群实施倾斜性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与会有关专家学者还就流动人口城市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行政权力与城市污染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论坛其间,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实地考察了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文化馆、宝塔乡杨桥村和袁家乡等地,共同就社会治理传统文化、网格化治理创新等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责任编辑:梁成栋8029580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