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专题 > 正文

[“迁入”幸福新生活]

原标题:“迁入”幸福新生活

前言:桂东是全省第一批、郴州市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县。摘帽以来,该县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切实做好抓减贫、防返贫工作,及时建立巩固提升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该县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因户施策做好后续帮扶,精准落实产业、就业、健康、教育、消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打出了系列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组合拳”。

李秉钧 陈志杰 郭兰胜

11月15日,走进桂东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崭新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映入眼帘。搬迁群众脸上满是笑意,搬迁后续帮扶政策让他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桂东县属典型山区,不少群众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现象普遍存在,交通不便、饮用水源或生产资源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因此,桂东县科学规划、合理安置,搬迁、安居、帮业并举,仅用时两年让全县4711户16423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迈上脱贫致富之路。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

如何让困难群众搬得放心、住得舒心?桂东县易地扶贫搬迁办负责人黄维意给出了答案:“坚持基础配套与乡风文明同步完善。”

黄维意介绍,近年来,桂东县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安置点设施全、环境优、精神美等工程,在安置点附近建设综合市场、服务中心、卫生室、学校、工厂等配套设施,提供物业、文化、就业、就学等服务。

“以前孩子读书要走几十分钟山路。现在好了,出门左转走10来分钟就到学校。”11月15日,在桂东县沤江镇沤江佳园安置点内,钟明珠介绍自家搬迁后的情况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钟明珠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前住在四都镇溪连村,自己负责家务活和带小孩,一家4口的收入全靠丈夫郭会明在县城打零工及种田,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8年3月,在政府的引导下,钟明珠举家搬迁至沤江佳园安置点。“新房特别大,三室一厅一厨一卫。”钟明珠激动地说,更让她没想到的是,政府还安排她在小区内从事保洁员工作,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家庭有了稳定收入。现在她逢人便讲:此前世代住山沟,上学就业总发愁,易地搬迁好政策,举家迁入小洋楼。

“搬迁后,孩子读书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之一。”黄维意介绍,桂东县从2017年至今,共投资2.108亿元,新建或扩建4所幼儿园、11所中小学、1所高中,增加学位7925个。并出台了《桂东县义务教育(幼儿园)入学及高中阶段学生招生方案》《桂东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随迁就读实施办法》文件,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就读,配套解决好搬迁户子女就读问题。

此外,当地政府主动加强搬迁群众的精神生活培育及良好的社区生活习惯养成,大力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工程,在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村民活动室及体育健身器材,积极开展“传承好家风”“道德讲堂”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志愿互帮、卫生管理、物业管理等服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高文明素养,做到无论群众搬到哪,跟踪服务全覆盖。

稳得住更要能致富

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稳定脱贫才是目的。

桂东县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易地扶贫搬迁比例位居全省第一。面对庞大搬迁队伍的就业问题,该县多措并举,就业、产业齐入手,着力做到“搬家”更要“帮业”。

在沙田镇周江安置点内的嘉业电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搬迁户郭玉球和工友们正赶制订单。嘉业电子有限公司是桂东县政府引进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高频变压器。目前,这个“扶贫车间”有40多名工人。“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家庭。”郭玉球说,2018年3月她迁入新房,次月就进车间工作,每个月能拿到近2000元工资。“老家的田也没荒着,种了南竹和红薯,一年能挣个6000元。”郭玉球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踏实。

“我们每年举行2至3场大型就业招聘会,推荐老百姓外出就业务工,增加收入。”桂东县沙田镇大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肖康华介绍,近年来,该县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帮扶月、易地扶贫搬迁民营企业招聘、就业扶贫行动日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实行“一对一”职业介绍,推进“居家就业”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并通过小区公益岗位、贫困家庭劳动力专门招聘区、专用服务窗口等求职“绿色通道”,搭建起一座企业与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桥梁”,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搬迁安置点开展专场招聘会30多场次,参加招聘会企业100多家,实现了全县有劳动力的4315户搬迁户充分就业。其中,2235人在外地就业。

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在桥头乡红桥社区安置点附近的马坪茶园基地里,50亩茶树郁郁葱葱,数十名工人正在忙碌地采摘秋茶。

“茶园归桥头乡政府集体所有,主要种植玲珑茶等当地群体品种茶树,搬迁户可以免费到茶园采摘茶叶,收益归农户所有。”茶园负责人介绍,桥头乡依托茶叶产业优势,将马坪茶园打造成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帮扶基地,采摘季节可安排150多人就业,农户每年增收3300元以上,帮助搬迁户实现稳定增收。

据了解,目前全县搬迁群众参与发展茶叶、药材、蔬菜、优质稻、特色小水果五大基地1.7万亩,累计带动搬迁户3300户11541人增收;发展生猪、牛羊、禾花鱼、土鸡、蜜蜂养殖,带动搬迁户2950户7536人增收。

脱贫成果守得住

如何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桂东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高规格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并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网络化联动协调管理机制,联合发改委、国土、住建、房产、经信等部门,实施每个月“一调度、一督查、一通报”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做到“日巡查周通报”,有效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让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落地有声”。

如为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发展产业,该县制订了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产业帮扶计划,按照“一镇一业、一业一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在200人以上安置点周边,因地制宜建设了规模化茶叶、生姜、甜玉米、中药材、黄桃、荷花鱼、蜜蜂养殖等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基地,带动搬迁户就业,并鼓励其以土地、投资等方式入股当地产业项目,享受项目红利。

同时,该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清零行动”“三排查、三签字”“质量问题大排查”“一季度一专题易地扶贫搬迁专项治理”“住房质量问题回访”等行动,为易地扶贫搬迁做“全面体检”。对省、市反馈的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清单认真开展“地毯式”排查,县领导带队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督查检查各安置点整改落实情况,确保自查自纠工作全覆盖,乡镇不漏点、点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到逐点逐人全面摸排整改到位。让搬迁村民住得安心、舒心。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