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村镇 > 正文

[细品独具韵味的情感表达]

 京平

 又一个七月初七如约而至,北京城里好不热闹。今夜,人们不仅可以仰望“烟霄微月澹长空”的天文景观,重温“相逢俱喜鹊横流”的浪漫传说,还可以参与相亲大会、朗读诗会、经典电影展映、七夕民俗展览等精彩活动,真可谓“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如今说起七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情人节”。实际上,这个古老节日的文化意蕴远比爱情丰富得多。农耕文明中,先人们观天象、定农时。织女牵牛双星闪耀,意味着纺织业和畜牧业祭祀收获的时节来临。节庆,应时而生,应运而生。“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浪漫的中国人却乐于寄情春花秋月,赋予平凡日子人情冷暖。而织女的传说,又催生了“女儿节”的民间习俗,每年此夜“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可见,一个七夕节承载的情愫何其浓重。

 哲人说,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梦。七夕故事流传千年而不朽,正在于其中充盈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憧憬。即便到了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早已探知星宿的秘密,但我们还是愿意从忙碌的日常中抽离,带着无尽想象于七夕之夜极目远眺。相较于彻夜狂欢,看“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少了份热烈,却多了份柔情;相较于喊出“我爱你”,“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少了份直接,却多了份婉约……这种中国式的情感表达独具韵味,扎根神州大地,立足千年传统,可谓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之一。

 传统节日,让当代人在变动不居的时代里守住了一种恒定价值。疾驰于现代化轨道,游弋于全球化浪潮,面对传统,我们往往有“雾里看花”之惑;面对世界,又难免心生“乡愁何寄”之困。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节日就成为一次引领当代人体味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成为我们夯实文化自信、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

 节庆习俗所营造出的仪式感,让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几分厚度与庄重。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守护好“文化家底”,中华文明才能生生不息。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