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村镇 > 正文

[南昌奋力描绘公共文化服务民生新画卷]

浏览次数: 字体:[ ]

国庆长假,高新区的美·书馆人头攒动,看书的学生,听讲座的市民,让这座江西唯一一家大自然深处的悦读坊充满了书香。除了美·书馆这样的“网红”图书馆,南昌市民还可以在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以及家门口的24小时城市智慧书屋,参与各种自己喜爱的读书、音乐会、戏剧等公益文化活动。

衡量市民的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也是一个显著标志。领先的文化理念,决定了领跑的文化民生,引领南昌建立起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服务一流、机制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今,“文化”在南昌是个动词。地铁阅读、24小时智慧书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举措,坚实地支撑着市民的文化福祉;人人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的盛景,折射并见证了南昌人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

倡导阅读满足各种文化诉求

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一座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是他们对文化公共服务的新期待。“无人值守的智慧书屋,以前只在科幻片里见过,现在却来到了我身边。没想到公共文化服务这么便利、便捷!”进贤县市民陈玲告诉记者,“以前我都要去新华书店买书或者是在图书馆看书,现在智慧书屋让我享受到了不打烊无间断的阅读服务。”

2018年6月起,我市逐步推进24小时城市智慧书屋建设,在多个县区开展试点,增加资金扶持,好评如潮。而今在南昌,24小时智慧书屋遍布大街小巷。在进贤县,30多台24小时智慧书屋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阅读服务;在湾里区,梅岭镇的太平心街、洪崖丹井社区、湾里一中等景区和学校随处可见24小时城市智慧书屋的身影;在高新区,除了“颜值爆表”的美·书馆和瑶湖书房,四处可见的24小时智慧书屋,成为读者随时可以享受的精神“深夜食堂”,满足了市民对“十五分钟阅读圈”的需求,提高了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除了24小时城市智慧书屋,地铁阅读也是南昌的一大特色。2017年起,我市在地铁1号线24个站点率先设置地铁图书馆,乘客只需用手机扫描电子书的二维码,就能免流量下载各种看书、听书资源,实现手机移动阅读。2017年至今,“地铁图书馆”访问量达797万余次,下载量389.7万余册。全市图书馆系统还借助总分馆建设,拓宽服务点,把服务送到市民的身边。位于红谷滩新区的市图书馆分馆,自2017年12月开馆后,便成为附近居民的好去处,填补了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版图的空白。为方便读者,市图书馆还与各县区图书馆联网,实现一证通行、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方便市民就近借阅书籍,更好地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万丈高楼平地起,城市文化大厦,尤须夯实根基。阅读是最基本的文化行为,影响着市民文化素养与城市文化品位,南昌市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为城市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

文艺精品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精品创作是城市文化品位的体现,是南昌文化发展繁荣胜景中亮丽的风景线。2018年12月8日,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南昌制造”的电影《建军大业》喜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这也是继“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之后,该片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大奖。这部主旋律正能量力作能脱颖而出并非偶然。近年来,南昌依托历史和红色文化底蕴,大力扶持艺术创作,南昌文艺精品在多个领域推陈出新、独出机杼、锐意探索,讲述着动人故事。其中广播剧《大法官梅汝璈》、歌曲《莲花红 莲花白》、歌曲《老阿姨》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视连续剧《古村女人》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小戏《乡里新曲》《把城里妹妹娶回家》、南昌清音《今日犹闻翰墨香》获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舞龙《龙腾鱼跃》获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南昌清音《傲雪红梅》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特别奖,广播剧《我爷爷是志愿军》获得中国广播剧协会专家奖金奖,歌曲《假如今天你还在》入选“中国梦”主题第二批新创作歌曲宣传推广名录,国画《无悔人生之一——交通卫士》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电影《青涩年华》获美国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提名奖; 歌曲《红色南昌 英雄南昌》获“江西省优秀文艺作品”奖;李良东、罗华华作品获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等;舞台剧《郝仁好事》、采茶戏《章金媛》、电影《浴火丹青》、纪录片《汪大渊》等入选江西省文艺精品创作资助项目。南昌正用一部部文艺精品来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一系列“以载道以化人”的文艺精品彰显了南昌文艺创作不俗的实力,为打造大南昌都市圈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

“到美术馆看公益展览,到群星剧场免费看戏”,这是南昌市民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去看杂技剧,还是去参加非遗免费课,亦或是参加公益钢琴培训?这对南昌人来说,是一道多选题。在南昌各大公共文化场馆,无论你喜欢传统的戏曲、古典的音乐,还是优雅的钢琴、曼妙的舞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享受优质的文化服务。

为培育高雅艺术市场,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优势和主阵地作用,我市文化部门推出了“群星大讲堂”“都市小剧场”“书画洪城”等一批坚持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有方向、有主题的公益群众文化品牌。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我市打造“南昌文化云”,让市民能够体验触手可及的“云端”文化服务。目前,“南昌文化云”注册用户达6万,平均每月为市民推送10余场活动,全年服务人次30余万。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是这座城市最大的亮点和品牌,南昌紧紧抓住城市品牌这个核心,借助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90周年契机,大气派规划、大手笔打造了6个方面12项重点纪念活动,新建了一批军事主题项目,创作了一批军事题材文艺作品,保护维修了一批历史旧址,开展了一系列军事题材品牌文化活动,不仅增加了靓丽地标,还增添了文化底蕴。如今,南昌的红色景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城市“八一构图”更为完整,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

当“实现”和“市民文化权利”结合在一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思路就变得清晰可见,大街小巷里的各种文化活动就有了一种崭新的价值。我市始终坚持润物无声地对市民进行“艺术滴灌”,将文化惠民力度做到最大化,将文化惠民范围做到最广泛。据数据统计,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年均服务群众530余万人次,为农村群众送戏860场、送电影20000余场、送图书12350余册;各级公共文博场馆全部实现对社会免费开放,年均接纳群众550多万人(次)。

文化层面的满足已经成为一种蓬勃生长的民生需求。文化建设以保障市民文化权利为目标,是城市文化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折。南昌在打造文化强市的征途中,已经初步建立起设施齐全、机制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积淀的城市,以创新的一脉一络编织,用实干的一砖一瓦铺砌,用文化为市民提供精神呼吸,提供精神养分,提供心灵栖息的文化绿洲,彰显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来源:南昌日报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