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村镇 > 正文

[留学访谈官第十四期:墨大赴英交换生教你打破留学归属感疆界]

Vivian-访谈官

我是Vivian,作为留学访谈官,我希望把身边同学最真实的留学故事说给你听。

Yuqing-受访人

从澳洲到英国,不断在寻找“自我归属地”,不断打破已定“疆界”的文艺少女。

我想对于身处海外的留学生来说,“归属感”与“留学”似乎是不可兼容的两个词汇。在一个没有归属感的城市里,如何能有心慢慢沉淀、细细品味周遭的风土人情,真正拓宽与接纳自我全新的文化身份呢?

经过这一次的采访,我终于发现,你所归属的地方,永远不局限于你的出生地,而是你的眼界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广度。我们在青春正盛的年纪里,要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不断打破已定的“疆界”,找到自我的真实诉求。

这一期采访的同学——Yuqing,她在澳洲墨尔本大学,得到了前往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交换生机会,在留英期间,深深被当地的文化氛围所吸引,找到了符合自身气质的城市和大学。她拒绝了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在高排名的大学里平稳度过大学生活,而是带着寻找“自我归属地”的冒险家精神,以自身的文化诉求为基准来做选择。

她是如何接触到这难能可贵的交换生机会?具体经过了哪些努力?又是如何找到自己求学路上的“归属地”?接下来的采访带给你答案。

Q:当初是怎样的契机,让你接触到学校的交换生项目?又是哪些原因让你萌生申请交换生的想法?

Yuqing:当时从朋友那里听说墨大有很多交换生的项目,而我从小就对英国文化很向往,所以当时就决定要去尝试一下。在研究交换生项目的时候,由于信息不对等吧,误以为伦敦的大学申请难度都很高,所以避开了。然后根据专业排名,选择了人类学排名很高的曼切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在英国交换了一学期后,我又申请了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aint Andrews,苏格兰一所大学)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它是一所在国内普及度不高,比较小众的学校,但是在英国却是口碑非常高的文科学校。因为曼大和墨大在教学体验上很相似,都是综合性大学;相比之下,我更想去体验一个沉浸式的文科教育氛围。加上曼切斯特是一座繁华的、夜生活丰富的大都市,到伦敦才两个小时,生活很舒服很方便,但是我也想尝试看看在一个更安静的小城市环境里生活是怎样的,于是最终选择了圣安德鲁斯。

Q:交换生申请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大学在申请过程中提供了哪些帮助?

Yuqing:墨大学的交换生项目申请过程并不难,除了操作方便之外,也比我当初预计的对成绩的要求要低。学校会要求你先去参加一个info session,介绍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项目的区别,主要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偏好来做出最好的选择。

不过,这个session毕竟是大范围的介绍,没有针对性,所以真正做选择,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私下多做research。听完info session之后,上网站填写申请表,再写一篇statement,主要讲述想要交换的理由,再提交一份academic transcript就好了。我大概等了3个月左右,等到了墨大的approval,然后再把申请发给想要交换的那所学校,大致重复一下之前的流程就好了。

交换是否成功的标准,其实基本取决于你的成绩。但是对于成绩的要求不是硬性不变的,而是和与你一同申请的其他竞争者做比较,根据对方学校提供的交换生名额来择优分配。所以,录取的难易,和学校的热门程度,当年申请者的人数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觉得stop 1(墨大的咨询中心)做的并不是尽善尽美。我们的faculty advisor都只会对自己所管的部分负责,如果你问他其他问题,他并不一定会给你很好的回答。比如,作为国际生,要申请签证的具体程序如何,他们只会给你乐观的鼓励,而不是实质性的意见。所以整个申请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摸索,勤去问专负责的部门才行。

还有一点个人的建议,就是申请学校不要过多地听身边非专业人士的意见,比如择校的时候,我当时会问朋友的意见,但是毕竟他们也没有真正接触过英国大学,所以往往会给出有误导性的信息,还是选择自己上网到更官方的平台找更真实的经验分享。

Q:是否可以对比一下英国教育体系和澳洲教育体系,评价一下他们的优劣?

Yuqing:澳洲的教育体系算是承袭了英国的,而对比墨大和曼大,我觉得教育质量都是很好的。很多人可能有个偏见,觉得学文科肯定英国好,但其实墨大的文科在我看来是很强的。

我学的人类学专业是起源于欧洲,但是在墨大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往往也是英国人或来自其他欧洲国家,所以我认为,在人类学这块,澳洲是比较完美地“搬”了过去,所以教学质量上、打分标准和课程强度,基本都一致。如果要说优劣,我觉得不能看学校,而是看lecturer,看老师。有趣有想法的老师,哪怕是最浅显的内容也同样能教出深度。

Q:交换生经历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Yuqing:我很感谢我的这段来英国交换的经历,因为在这里,我才真正体验到了我想象中“留学”的感觉。因为我高中就是国际高中,最要好的朋友和很多同班同学,都在墨尔本,而且墨尔本本身华人就很多。所以我在墨尔本生活的一年里,觉得像是把国内的生活“背过来”的感觉,总是呆在一个舒适圈里,没有外在的力量督促你走出圈子,融入本地文化,所以和当地人沟通的机会真的也很少。

但是到了曼大,这里本身中国学生就少了很多,加上我的专业,一节课上可能只有两三个中国人,所以“不得不”和local交流。也正是这个“不得不”,让我体验到了融入异国文化的美好。在这里我发现我的身份又多了一重。在澳洲,我是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我变成澳洲来的中国留学生。当我和当地人讲述自己生活的时候,我不单单会提中国,也会说我在澳洲的见闻。这些对于那里的人来说,都是新奇陌生的。也正是这样的碰撞之下,打破了不同文化之间之间“无知”与“陌生”的边界。

可能是因为曼彻斯特在英国算相对年轻的城市,而墨尔本在澳洲算有文艺范、欧洲范的城市,所以在这两个地方,城市到大学,氛围感受上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当时在澳洲的时候,听当地人说,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英国人差不多,还不信,现在到了英国是真的信了。

在这里交换的一个学期,我已经做好了以后来英国读研读博的计划了。我觉得相比澳洲,我更适合英国的环境。打个比方,以前读书的时候,读到哈代、Nashe这样的作家,总是觉得特别遥不可及;但是到了英国,跳上火车,过一个小时就到了某个文人故居,很有“参与感”,那些伟人也不再是“神化”的了。而且我很爱历史和文学,平时周末会偶尔去勃朗特故居逛一逛,或者去其他历史遗迹看一看。对我来说这些经历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想花更多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在这里,一边体验、一边念书。

访谈官有话说

(1)“择优”是我们做选择的基本标准,可是对“优秀”一词的定义,对一所大学能称其为“优秀”的标准到底在哪里呢?在Yuqing眼里,她对“优秀”大学的定义,显然并不只在声誉和排名上,而是建立在文化底蕴和大学与自身气质的“契合”之上。

(2)在英国的交换生经历,让Yuqing体会到了她所追求与向往的文化气息,那里,就是专属于她的,能激发她无限可能性、创造力与激情的“归属地”。因此,同学在申请大学期间,不妨也可以把这所大学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包括交换生资源,来作为辅助选择的标准之一。在本科期间,利用这些资源,到世界各地去采采风~没准在异乡,你也能体会到文化带给你的“归属感”。(文/Vivian)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