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地理 > 正文

[“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提速:对标国际,重塑深圳文化天际线]世界十大设施品牌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9月26日下午,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被一个共同的主题刷屏了:2019年南山半程马拉松出签,有人兴奋晒中签,有人“吐槽”中签难。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背后,令人感叹的是,深圳人真的很爱跑步。

2018年11月25日,深圳南山举行半程马拉松比赛,爸爸选手黄汝冲过终点的时候带着自己的一对龙凤胎儿女。

每一年,深圳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跑步活动。跑城,成了深圳的一个文化标签。随着40年的城市发展,深圳不再是刻板印象中“历史短暂、文化底蕴薄弱”的模样,而是有了自己的文化内核,这里是跑城、阅读之城、志愿之城……

沿着马拉松的轨迹丈量深圳,这座城市传递着自己的年轻、阳光与积极奔跑的力量;通过

2019年4月17日,深圳书城,深圳市庆祝第24个世界读书日暨第4个未成年人读书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2019年4月17日,深圳书城,深圳市庆祝第24个世界读书日暨第4个未成年人读书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学生代表朗诵“2018年度十大童书”选段。

活动阅读深圳,这座城市书写着自己的豁达、好学。如今的深圳,正在进行着第三批十大文化设施建设,几年后,将有一个个崭新的场馆,重塑深圳“文化天际线”。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明确提出深圳要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不久前深圳市委全会工作报告中亦指出,深圳要建设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标世界一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加快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积极申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

放眼世界、立足全球坐标系来看,凡是经济结构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大都是文化兴盛的地方。深圳用四十载发展,从“文化荒漠”到“文化绿洲”,未来的深圳,在先行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机遇下,成为“文化风向标”指日可待。

文创之城

文体设施建设展现深圳对标国际的信心

深圳发展的记录者

深圳马拉松的起点,是在市民中心。而在市民中心旁,就有着深圳两个代表性的文化场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与深圳博物馆。大潮起珠江,展览馆记录改革开放的深圳足迹;而深圳博物馆,则摆放着深圳众多“宝贝”,是深圳发展的记录者。

2018年12月18日,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展出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吸引大批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眼睛,从中能看到这个国家的灵魂。深圳人对于博物馆的喜爱,从来不加掩饰,深圳更是流行在博物馆过节。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国庆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和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参观总人数就多达12万。更令人兴奋的是,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还将建设4所博物馆,深圳人的逛馆需求,还将被大大满足。

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是深圳文博亲历者和见证者。时光倒转35年,1984年大学毕业的叶杨南下深圳,在特区开始了他的文化事业。据叶杨回忆,那时候的深圳没有博物馆,也没有自己的考古力量,他们这批大学生,一边筹备博物馆建设工作,一边着手考古调查,试图摸清深圳这座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

正是因为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年轻的深圳竟然两次登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榜单,1988年,深圳博物馆老馆(现名: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当时博物馆被寄予了很多期许,国家文物局还在老馆设立了办事机构,希望将这里当做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窗口,辐射港澳台地区。”叶杨说。今时今日,全国各地博物馆盛行的“借展”“临展”,深博早在1988年开馆之初就开始尝试。

随着馆藏的丰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博旧馆有些“不够用”了。2008年,经过10年的筹备、规划、建设,位于市民中心东翼的深圳博物馆新馆终于开馆。这里也是中国唯一以改革开放史为核心内容的博物馆。开馆之后,无论是年均展览的数量还是质量,或是观展人流,都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博物馆深入民心。

去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深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建设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深圳人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端文化资源

文体设施建设的三次高潮

实际上,从深圳博物馆(老馆)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见证了深圳三次文体设施建设的高潮。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了深圳博物馆(老馆)、深圳图书馆(老馆)、深圳大剧院、深圳体育中心等,成为深圳最初的文化地标。第二次是2000年初以来,深圳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一口气建成了深圳音乐厅、深圳图书馆新馆、大运体育中心、深圳湾“春茧”等一批新地标。第三次便是去年底发布新十大文化设施与提升改造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新十大文化设施包括既有场馆的迭代更新,也有未涉猎场馆类型的填补空白。

要成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就要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与之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例如伦敦、巴黎,在经济占据一席之地的同时,更是世界级的文化中心。深圳在文化设施的布局上舍得下血本,彰显了深圳国际一流的前瞻性文化布局,展示了深圳的文化自信。

阅读之城

增加深圳在国际文化舞台的感光度

被书香包围的城市

如果为深圳的马拉松比赛的路线划分类型,一定有一条是属于文化的。从深圳图书馆、深圳书城,到各区的图书馆、书城,阅读似深圳身体中的一条血脉,是深圳的文化组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周国平。

去年,深圳坪山图书馆开馆,请来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担任首任馆长,被评为“极富创新意味的文化事件”。此消息一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是什么吸引了名家来到深圳一个城区担任图书馆馆长一职?

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周国平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表示,深圳是被书香包围的城市,这里的人民热爱阅读。“深圳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26岁!每次到深圳做活动,眼前满是洋溢着热情和欢笑的年轻脸庞。深圳人爱书爱文化,全国的城市中,深圳人购书量占据首位,我公众号粉丝中,深圳读者的数量也名列前茅。每次到深圳做活动,都会出现令我感动的火热场景。来深圳做馆长,我也是半个深圳人了!”

深圳市民对于阅读的热情随处可见。深圳的每个图书馆,都充满了阅读的身影。深圳人有多爱读书?阿里的2018中国人读书报告显示,深圳图书成交人数排名全国第4,二手书人均交易次数排名全国第8。2016年与2017年,深圳连续获得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

专属于阅读的日子

深圳人对阅读的激情,对阅读更高的需求,也在不断被深圳市政府所满足。不仅几次文化设施集中建设时,都将图书馆的建设纳入其中,各个城区也在这一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例如,去年5月,位于龙岗的“深圳·红立方”正式开馆,打造了深圳首个政企合作+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的公共文化场馆群,深圳书城龙岗城更是填补了深圳东部没有书城的空白。今年上半年,坪山图书馆开馆,立刻成为了网红,哪怕要驱车一小时以上,很多市民也要赶去打卡。

不仅如此,深圳还有专属于阅读的日子。自2000年起,每年的11月,都是深圳阅读的狂欢节,无数的文学大咖来到深圳,与深圳市民一起凭书会友。这项活动自深圳市委市政府创立至今,从未间断,年度参与人次逐年上升,由首届的170多万人次上升至逾千万人次。

如今,深圳读书月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市民生活,成为深圳市民的文化庆典,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影响遍及全国。201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光荣称号,以表彰深圳坚持不懈推动国际化建设和全球文化交流合作,尤其在推广书籍和阅读方面为全球树立了典范,增加深圳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能见度。

在坪山图书馆开馆的首日,市民陈先生便带着他八岁的女儿去打卡了。每个周末,陈先生一家都会在图书馆泡上一段时间。一有新的图书馆,他们一家便会欣喜前往。“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工作在这里的人虽然不断向前,但也需要时间停下来,充充电。我想,这也是深圳为什么这么爱阅读的原因。以往常常有人说,深圳没有自己的文化。但我特别想告诉所有人,深圳不仅有文化,还是独一无二的文化,阅读就是最好的体现。”

义工之城

温暖的力量——“来了就是深圳人”

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

每场马拉松比赛,除了运动员、裁判员外,一定有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是属于志愿者们。他们的身影,活跃在赛道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运动员们的诉求,总会第一时间被他们所捕捉。

2018深圳国际马拉松,起跑环节结束,志愿者们一起清理地面上的垃圾。

深圳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40年来一直引全国风气之先,中国内地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座“志愿者之城”、第一部义工服务条例、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第一张电子义工证等,都出现在这座城市。

深圳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1989年,由深圳团市委牵头,19位热心的深圳青年开通“为您服务”热线电话,为遇到困难的来深创业者提供帮助,由此拉开了中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先河。2011年,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百万志愿者给各国宾朋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借助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深圳系统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

红马甲闪耀、温暖这座城市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改革开放30周年时深圳的城市标语,但这条标语背后的开放与包容,却早已渗入深圳发展的血脉里。经过多年实践与积累,“志愿者之城”已成为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数据显示,深圳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65万,比2011年翻了两番,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13%,位居全国前列。

从一根热线电话到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国际化跨越,100多万注册志愿者见证了城市文明发展的进程,也大力助推着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骑行近20年的欧阳煦是罗湖区绿色出行志愿者协会的一名义工。“我现在每天坚持绿道晨骑、夜骑和绿道U站值班来服务市民,每周组织‘垃圾不落地’等文明劝导活动。” 欧阳煦说。

专业志愿服务不仅仅出现在河边溪道,还组建专业队伍联合交通义警,创新地参与交通综合整治;培育专业的地质灾害救援、消防应急等队伍,深度参与城市公共安全和平安创建……一步一步,深圳不断努力吸引更多专业力量加入志愿者社会治理体系。

“从来没想过,一座城市可以因为志愿服务而闻名。从最初懵懂来到深圳接受义工的帮助,到如今我自己也成了一名资深义工,志愿服务的力量,就像是深圳看不见的一双手,在被需要的时候,立刻就能握紧你。‘来了就是深圳人’,短短七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内化在深圳城市建设中的细胞。”欧阳煦说。

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志愿者的脚步将更加忙碌,红马甲也将继续闪耀、温暖着这座城市。

手记

下一个属于深圳的世界级文化荣誉正在路上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志愿之城、跑城以及未来的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一个个文化要素,汇成了深圳的文化魅力。深圳,正在以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2018年深圳因文化获得了两项国际荣誉:9月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发布的2018年“全球百佳目的地”排行榜;11月,《孤独星球》出炉的《2019全球十大最佳旅游城市榜单》,深圳成中国唯一上榜的城市。在双区建设的加持下,下一个属于深圳的世界级文化荣誉,正在路上。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