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地理 > 正文

【张颐武:纯文学领域在各国都是小圈子,但放到全球视野,体量也很大】

字号: 来源:观察者网最后更新: 2019-10-27 08:35:45 【10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当天下午,2018年和2019年两届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波兰作家奥尔嘉·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分别荣获该奖项。观察者网就诺贝尔学文学奖运作等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采访 观察者网/ 武守哲) 观察者网:张教授您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对您进行采访。由于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出现了丑闻而空缺了颁奖,今年补上了,颁给了两个人,分别是波兰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的彼得·汉德克,对此,这样一个结果出乎您的意料吗? 张颐武:并没有出乎意料,这是诺贝尔奖极为常态的表现。这两位都是很著名的纯文学作家,在这个领域都有长时间的积累,进入诺贝尔奖的视野其实也很多年了。他们的获奖是诺贝尔奖相当常态的一个选择。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在经历了去年的困扰之后,相当稳妥的选择。 左为奥尔嘉·托卡尔丘克,右为彼得·汉德克 观察者网:貌似这两位获奖者的作品大部分都不是那种很长的长篇类型的,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结果会不会对文坛的题材有导向作用? 张颐武:诺贝尔文学奖是纯文学圈子和大众的重要切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就越来越专注在纯文学领域。之前还有像某些政治家比如丘吉尔靠传记写作也拿过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像萨特这样的哲学类的,以后却越来越集中在纯文学的作家圈子里。纯文学圈是一整套写作、出版、阅读的机制,作家们需要在这样一个机制中活跃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作为积累。 1953年,丘吉尔因为传记写得好而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的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她其实也写过不少长篇小说,这些作品绝大部分都有了中文译本;另一个获奖作家彼得·汉德克则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公众人物,他一个特立独行的政论作者,很多言论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大讨论,而且他在纯文学领域,无论在德语世界还是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他的剧作。这两个人都在纯文学圈子活跃了相当长时间了。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就是这样,光有短篇小说也是很难得到这个奖的。国内外的纯文学圈子都是打通的,比如2013年以来,上海人民出版社一连出了九本汉德克的作品,基本上把他的作品都囊括了。 观察者网:这两位诺奖获得者有一个共性,对他们本国的政府来说,就是都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异见人士的味道,如何看待这一点? 张颐武:托卡尔丘克思想也是自由派,她对波兰现在相对保守派的政府是很有意见的。我们不少中文读者对她也比较熟悉了,之前她还去北京外国语大学做过讲座;彼得·汉德克在政治上的介入就更深一些,比如南斯拉夫问题,他和主流的西方自由派观点不同,支持塞族和塞尔维亚,就有极大争议。 2006年,彼得·汉德克参加米洛舍维奇的葬礼(@法新社) 观察者网:前面您提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需要圈子里积累很长时间,这就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委员会倾向于把奖颁给年纪较大的文学家,是否这会忽略一些文坛新锐?其实不少作家的好作品都是在年轻时候,年纪大了之后作品质量反而不如以前。

张颐武:纯文学领域在全球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小的一个圈子,在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这个圈子主要都是知识精英,受过精细复杂的写作、阅读训练的一批人。 从年龄段上看,我们国内也划分过文艺中青年等等,他们是一批带有小资情调的,高雅的中产阶级,也是一批相对精英化的文学爱好者。作家们需要长时间在这些人群中积攒实力和人脉。如果你所掌握的语种比较小,那么还需要主流语言比如英语和法语的出版商做翻译和推广。 从20世纪初到现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为59岁多一点 中国作家莫言在2012年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也是经过了相当长欧洲主要语言包括日语等等的翻译推介过程。诺贝尔文学奖很难颁给年轻人,因为它相当于一个终身的文学成就奖。海明威、莫言,还有这次的托卡尔丘克这种五十几岁拿奖的其实已经算年轻了,其他的七老八十的很多,彼得·汉德克都快80了,高龄的获奖者一般都是持续创作时间比较长的,即使他们创作力已经衰退了。年轻的文学家需要熬年头有积累,因为这是一个长跑。莫言和托卡尔丘克在获奖之前都保持了较为高产的创作频率,而且水准也比较高。 名气大的,熬到现在没拿奖的也有的是,比如米兰·昆德拉,现在年纪很大了,还没有得奖。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