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发布 > 正文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出版:还原文学思想的时代脉搏】简明中国文学史

8月23日,在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布了《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一书。

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介绍,《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从策划到出版近4年,是社品牌书系“简明中国”的新作。该书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写作严谨、内容权威,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刘跃进领衔,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术骨干完成写作,吸收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二是可读性强,内容丰富,叙述精炼,读起来引人入胜,是面向大众读者的普及本;第三体现了鲜明的唯物史观和实践史观,将文学人物、文学作品、文学活动放在具体时代和社会生活中去体会和把握,从而能够帮助读者捕捉各个时期文学作品和文学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真实还原文学思想的时代脉搏。

谈及写作《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的出发点,刘跃进表示是“守正出新”。首先是守正,我们按照主流文学史写作,古代文学史强调诗骚李杜,现代文学史强调久有定评的作家,让读者重新回到主流的文学史上来;第二,文学史一定要有新意,中华文化的核心命题就是多民族文学,因此内容上加入了不同民族的文学史、加入了民间文学史的记录,在守正的基础上吸收最近四十年来文学研究的新成果;第三就是在体例上做了一个历史的断限,以往的文学史分得很清楚,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部文学史以1949年为界,将1949年以前的文学史全部纳入进去,这样的历史断限,在中国大陆编写的文学史中还不多见。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马银琴主要负责先秦文学史部分章节写作。她表示,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是认识文学史非常经典的表达。研究文学史一定要立足于文学在这个特定的时段上固有的,就是它的历史的特征和面貌来认识它。文学史的研究表明,只有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社会功能的文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学,只有立足于每一个时代人们对文学的本质的看法,才能抓住这个时代的文学的主旋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剑主要负责宋辽金文学史部分章节写作。他表示,自己写作宋辽金文学史有四个方面的理念,一是把中国多民族的文学成就呈现了出来,比如宋辽金文学史突出了当时多民族、多政权并存的特色,虽然文学语言不一定是汉语,但都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本分;第二是当时的科举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第三是从宋代是开始,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市民文学兴起;第四是印刷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文学创作思维的变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王达敏主要负责清代文学史部分章节的写作。他有三层解读,第一层是该书由刘跃进先生领衔,众多学术骨干参与编写,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第二层是文学史是一种建构,1897-1949年进化论主导文学史写作,1949-2000年马克思主义主导文学史写作,2000年前后到2018年,这一段的文学史写作则体现了多元化;第三层是西方的文学理论对我们写作文学史的影响,以及应做到西方理论跟中国文学史适时的平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李哲主要负责近现代文学史部分章节的写作。他认为,目前需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现代文学何以中国?”中国现代文学是接受西方文学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学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现在发展得非常好,专题越来越细,史料越来越多,现代文学研究的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史料,甚至比古代文学一个朝代还要多。但问题是,当学术研究非常繁荣、大家越来越细的时候,现代文学的影响尤其是在公共层面则没有那么大了,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回答“现代文学何以中国”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写作《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近现代文学史部分正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文学从来不能离开这个时代,如果文学离开了时代,文学没有生命力。”刘跃进总结时谈到,文学几千年的变化都是由民间走向了主流,从边缘走上了台中央,文学要体现百姓的心声;第三,文学本身应该给人一些崇高的感觉,中国文学史始终贯穿一种精神,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坚强乐观,充满理想。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未来将推出该书的中文繁体版和多语种版本,让更多国内外读者通过这部中国文学史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更好的了解中国。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