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发布 > 正文

创建“四型”国库 服务社会民生|四型

1985年7月27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从法律上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经理国库的职责。35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党政的关心、支持下,贵州省各级人民银行打造了安全型、信息型、智库型、民生型“四型”国库,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创建安全型国库

(一)不断完善国库管理制度,实现标准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贵州省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国债管理、统计分析等各项业务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累计制定了包括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操作规程、国库集中支付清算办法、国库创新业务管理办法、国库资金清算管理办法、国库资金风险防控指引等100多个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既符合上位法规精神,又结合了地方实际,做到各有分工、相互互补、协调配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库制度体系。

(二)持续强化内控机制,确保国库资金安全。35年来,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库业务检查体系,切实增强了国库业务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国库实地检查坚持省、市(地)、县(区)分级检查全覆盖原则,通过高频度、常态化的内部检查,有效确保了国库资金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各级国库逐步建立起会计经办人员、会计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库主任四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风险防控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全面强化了对国库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监督,并通过加强岗位制约、严密业务交接、严控重要物品管理、严把对账关口等,强化了内控机制。

(三)切实发挥国库监督作用,增强业务监督实效。全省各级国库不断改进国库监管手段,以大数据思维重塑国库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国库监管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加强柜面监督和非现场监管实效,有力地保证了国家预算收入准确、及时上缴国库和预算支出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创建信息化国库

(一)在全国推广使用的3T系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推进地方国库信息化建设。2006年12月,贵州作为试点省份上线运行全国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率先实现了国库收入业务的电子化处理和财税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税款缴纳“多赢”良好局面,减少纳税人往返及排队时间,降低税务征管成本,减少银行缴税柜面压力,加快税款入库速度,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2011年2月,全省国库上线运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整合了包括收支统计、纳税分析、国债管理、国库监管、现金管理、综合管理等各项工作内容,推动了国库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提升了国库履职能力。2012年7月,全省国库上线运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实现了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统一处理、数据集中存储,达到了税款直达入库、支出即时到账、资金零在途的目标。TCBS通过与TIPS和TMIS的无缝链接,实现了“3T”系统间信息共享。2018年4月,第二代国库信息处理系统(二代TIPS)在贵州成功上线,性能大幅提升,电子缴税由原来的每笔耗时3至5秒,下降到毫秒级,业务处理吞吐量提高10倍以上,系统处理速度由每秒500笔提高到每秒5000笔以上,为纳税人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大幅提升了国库服务民生,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有针对性地自主研发了多个辅助系统。包括国库会计月报转换系统、统计分析信息资料库、预算单位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国库大数据应用系统等。同时,建设了集中支付前置系统,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大幅度提高了国库信息系统运行效率和国库业务处理的便利性。

创建智库型国库

(一)国库统计分析基础进一步夯实。35年来,贵州省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经历了从简单数据罗列,到深入实证分析、数理模型研究的过程。依托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信息资料库,初步形成涵盖经济指标、国库收支指标、涉及全省分行业税收数据等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资料库。实现国库收支基础数据采集更加及时、准确和完整,统计报表和分析体系日趋完善,为进一步做好国库分析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国库统计特色分析和专题研究作用明显。贵州省各级国库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国库视角,深入透视财税政策的落实效果。围绕地方债、房地产业、增值税改革、国库集中收付、现金管理等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不断拓展国际视野,编译国外财税领域最新动态和观点,为国家相关财税制度的顶层设计贡献了“贵州智慧”。

(三)国库统计分析成果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贵州省国库部门始终密切关注国库资金运行趋势和异动情况,定期向地方政府和上级行报送《国库资金运行报告》,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统计分析工作开展以来,全省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撰写各类理论类和实务类的国库专题调研文章400余篇,报送全省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国库资金运行情况分析已成为地方党政部门重要的参考资料。

创建民生型国库

(一)紧扣地方政府需要,设立国库机构,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中,贵州省各级国库积极探索出国库业务处理“一机多库”模式,先后设立了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支库、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支库、贵阳综合保税区支库等21个区级支库,贵安新区、双龙临空港口两个中心支库,为全省各开发区、产业园等在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开展财政预决算、项目资金管理和融资等方面提供支持。如:自2008年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百里杜鹃管理区设立国库以来,百里杜鹃支库在解决管理区财政资金层层拨付、流经环节多的问题,推动管理区内小额担保贷款、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高效落地,发挥区域金融协调参谋作用等方面实现国库管理创新,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

(二)有力支持和保障各项财税体制改革顺利实施。贵州省国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先后在1985年“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1988年财政包干体制、1994年分税制改革、2001年国库管理制度改革、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2013年贵州省完善分税制管理体制、2016年“营业税改增值税”、2018年国地税机构改革、2019年减税降费等多次财税体制改革中,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做好政府收支科目维护、分成比例设置、账务调整、资金汇划、退库等工作,确保各项财税改革在贵州顺利实施。

(三)开通国库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保障社会民生。近年来,全省人民银行各级国库部门在脱贫攻坚、“抗凝冻,保民生”、抗击百年旱灾、严重洪涝灾害救援等紧要关头,以及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六盘水特大泥石流等灾害救助捐赠中,及时启动自然灾害资金拨付应急预案,建立救灾补助资金专人联系机制,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度,开通国库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随到随办”,以“急政府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积极做好救灾资金拨付工作。先后共拨付救灾款千余笔,资金数十亿元,有力彰显了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推动“国债下乡”,拓展农民理财增收渠道。贵州省各级人民银行积极响应金融服务“三农”政策,采取多项举措推动国债下乡,建立起“巡查+实地检查+非现场考核+综合考评”国债监管工作机制,引导承销机构采取书面授权的方式,将国债承代销业务权限直接授权到乡镇营业网点,有效扩大了国债发行范围,打通了“国债下乡”渠道;协调工、农、中、建、邮政储蓄等商业银行做好国债发售前的宣传工作和发售过程中的指导工作,保证国债发行秩序平稳;将“国债下乡”纳入国债承销机构考核内容,明确相关责任与义务,加大对农村地区发售国债的管理,建立国债惠农长效机制。近年来,全省农村地区国债销量年均增长达27.1%。

(作者系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