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发布 > 正文

雪崩可怕吗 为何印度车市“雪崩”?看看“可怕”的印度社会,你会明白!

如前文所述,印度车市自2018年11月起呈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尤其是今年8月暴跌33.2%,发生“雪崩”,这也是近二十年来降幅最大的一次,重创了印度经济。

为什么印度车市会发生“雪崩”,陷入近20年以来最大的衰退呢?在中国车市“遇冷”之际,这是很多人十分关心的,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首先必须说明,在中国车市下行之际,笔者并非要“五十步笑百步”,“黑”印度,而是要实事求是,透过表象,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根源,旨在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或让我们对熟悉而又陌生的印度多一分了解,便知足了。

经济“雪崩”戳破“崛起”幻象

虽然不像飞机那样,是工业王冠上的明珠,但却是所有工业品中涉及工业门类最全的,是工业的集大成者。因此,销量基本是宏观经济映射,极大程度代表了宏观经济景气程度。

印度车市在经历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下滑后,自2015年开始攀升,年销量从2015年的342万辆提升至2018年的440万辆,实现了历史新高,位居世界第5位。

在此期间,印度经济发展如何?最近5年,印度每年GDP增速都超过7%,到2018年,其GDP增速全球第一,总量位居全球第六。自信心爆棚的印度甚至想“赶超中国”,成为下一个制造大国,印度车市也被誉为继中国之后的下一个“黄金车市”,吸引了众多巨头的目光。

但无情的现实,戳破了印度“崛起”幻象,2019年一季度印度丢掉了“全球增速最快大型经济体”的头衔,第二季度又创下了6年以来GDP增速新低。可以说,印度经济遭遇了过去数十年中都未曾面临的危局。所以,与其说是印度车市发生“雪崩”,不如说是印度经济发生“雪崩”。

那么,为什么印度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呢?

在此笔者必须先说明一点,那就是印度的GDP注水严重。为了数据好看,印度不惜直接修改GDP的算法,诸如牛粪、羊粪都纳入GDP计算,贫民窟也被计算为房地产……即便在这种神奇的算法加持下,印度的GDP增速也仅有5%,而实际增速可能只有3.5%左右。另外,印度经济基数较低,看似增速超过7%,但因其体量较小,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难度并不算太大。

具体来看,导致印度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有很多,短期推行的经济政策,例如突然宣布废除旧版大额纸币,推行新的房地产法律以及制定新的商品服务税等带来的震荡,都只是个别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其一是印度的经济结构。自上90年代市场化改革后,印度把重心都放在服务业,以计算机、软件服务、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服务业,却忽视制造业的发展。如今,印度是一种典型的“倒挂式”经济,农业和工业都是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而服务业却十分发达,这给印度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其二是印度的基础薄弱。印度从1947年独立后,虽然先后得到过苏联与美国的援助,却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土地私有化,征地拆迁困难重重,严重阻碍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印度基础设施至今十分落后。这就导致印度既生产不了高科技的工业产品,低端工业产品又造价太高毫无竞争力,市场上反而充满了“中国制造”。相比之下,中国自力更生,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基建全球领先,为社会经济发展铸就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是印度的人口素质过低。印度之所以被看好,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人口红利。即便是1951年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到现在依然还在增长。但印度教育支出屡被缩减,义务教育成为空谈,大部分人都只小学毕业,文盲超过2亿,文盲率世界第一,人口素质堪忧。随着5G时代的带来,低端劳动将被自动化大规模取代,印度过剩的劳动力与其说是“人口红利”,不如说是“人口炸弹”,更无法转化为的消费阶层。

可见,虽然印度人口众多,但其国家治理能力弱,使得产业畸形、基础薄弱、人口素质差,至今无法形成统一的内部市场,内部需求开发严重不足,导致其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近年来,虽然印度极力学习中国模式,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无论是从产业结构、市场环境以及人口素质等方面考量,印度都很难达到这一目标,而中国已开始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上都是印度经济“雪崩”的主要原因,制约着印度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笔者以为,印度经济“雪崩”的根源还在于印度落后的生产关系、思想文化长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印度从殖民地直接过渡到国家,没有经历革命的彻底洗礼,因此保存了太多的封建,甚至是奴隶社会的残余。形式上统一的“国家”、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严重的贫富差距、安于现状的思想文化等,都是影响印度发展的障碍。

印度没有一个统一市场

正如丘吉尔所说“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印度到现在还不是一个统一的真正国家意义上的经济体。其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数十个行政区(28个邦、6个联合属地以及国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邦与中国的省是根本是两个概念,各个邦相当于“诸侯国”,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印度政府相当于“周天子”,控制力很弱,政策不可能像中国一样拥有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并执行到底。

而且,印度尚未实现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目前印度有180种语言外加700多种方言,印地语成为第一官方语言,不过50%的印度人不会说,英语是“第二附加官方语言”,只是少数人的“专利”,集中在政府、高校和商界,诸邦推出了20多种“本邦官方语言”。大家所熟悉的甘地、泰戈尔和尼赫鲁,这三个人说的是不同的语言。印度社会存在无数的“割裂”和“鸿沟”,跟中国大一统的文化、经济简直不能比。

种姓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饱受诟病的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划分为四等,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了制约发展的枷锁。最低等的2亿多贱民,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更不“允许”改善生活,拥有这样的高级消费品。印度独立以后,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根本没有消除。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的核心,印度教的地位不变,种姓制度就很难根除。

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社会阶层世袭、封闭,严重阻碍了低层向高层的上升通道,使印度社会阶层断裂、贫富分化严重。这也导致低种姓人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而不会通过自己努力的学习和工作去改变自身命运,大大阻碍了经济发展,最终导致印度难以向工业化、化转型。笔者非常庆幸出生在中国,没有这种种姓制度,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的付出,获得进步和发展。

不完全是经济问题

印度文化是出世文化,印度宗教贬斥享乐,强调吃苦修行,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华,离神就越近,来世就越幸福。虽然印度10%的人口掌握着全国77.4%的财富,1%的超级富豪坐拥51.5%的财富,人口比重多达60%的贫民只拥有4.7%的财富,但富有的高种姓和贫穷的不可接触者分居各处,富人区和贫民窟泾渭分明,印度人们在心态上反而较平和。

这种文化传统今天仍深深影响着人们,不利于人们积极努力改变贫穷的生活。另外,印度处于热带地区,热带地区的人有个特点就是“懒”,这也是致命的。在印度,妇女基本上要承担所有工作,男人甚至可以不工作。

写在最后:

相比中国,印度的市场堪称原始,巨大的人口红利让业界对印度抱有期望,但受制于印度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印度车市的前景非常不乐观。印度要想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下一个“黄金车市”,需要印度经济的强劲增长,拥有更大的经济规模,创造了一个愿意购买的消费阶层。

纵观世界,大国的发展和成长需要良好的发展机遇,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资源来支撑,健全的政治体制、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教育体制、持续的科技投入、强大的军事实力等缺一不可。显然,印度在很多方面都不具备,再加上人口膨胀所导致的资源匮乏,种姓制度带来的思想禁锢等,都会严重制约印度的发展。印度发展的真正障碍,说到底还是印度的社会文化本身。想要破除这种困境,印度必须下大气力破除宗教、文化、机制的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显然非一时之功且异常艰难。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