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访谈 > 正文

光明时评:1分钟看10万字,“量子速读”真有人信?:光明网时评

作者:斯迁

看一本10万字书需要花多长时间,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年?有人说几分钟就够了,哗众取宠还是神童附体?

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还能把书中的内容复述出来。没错,真的有人相信,这就是最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量子波动速读”。

打着量子力学的旗号,来解决儿童阅读问题的“量子速读”培训班。听着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价格不菲动辄几万元的培训,却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家长跟风的热潮。

这种快速翻书的方式遭到了网友的热嘲:家长砸钱是交“智商税”、冬天快到了孩子别扇感冒了、妥妥的伪科学……

微信图片_20191018145445

在科幻界,有个常用梗:“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和速读有没有关系?相关专家也已辟谣,毫无关联。

在“量子速读”之前,还有让人瞠目结舌的“蒙眼识字”骗局等。有人可能会问,家长们为啥不长记性?人傻钱多还是望子成龙心切?

教育焦虑,是不少家长中的一道心结。

如此低劣的宛如特异功能般的骗术,在家长群体中却是治疗教育焦虑的一剂止痛药。畸形的教育理念源自他们对孩子过度功利化的期待,这就让“量子速读”等骗术有隙可乘。

除了“试一把”就成功的侥幸心理,家长们筛选信息的能力,也着实让人着急。

从已有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针对家长痛点的宣传,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大众传播,在社交平台产生了裂变式的人际传播。

心理学家查尔斯·麦基在《可怕的错觉》中写了这样一种观点: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或想法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就会去现实中搜寻相关信息,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的心理定势。

报名“量子波动”的家长在接受信息和选择培训的经历中,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是否为真。

如此便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除了对虚假培训的监管,在当今的技术和媒介环境下,家长们需要什么样的媒介素养,面对冗余的信息,怎样才能避免掉坑?

在自媒体盛行的传播语境下,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信息接触的每个角落,伴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家长的媒介素养也应与时俱进。

如此多迎合家长教育痛点的宣传手段,使得海量的信息成了家长们的焦虑源。尤其是人际传播中的信息,熟人的社交群推荐,更是容易让家长丧失判断、干扰视听、轻信“疗效”。

如何甄别出内容的真假优劣,还需家长带着理性去出发,了解自己和孩子的真实需求,不要被神童梦冲昏了头脑。家长要培养更理性的媒介素养,面对信息流理智分析,将信息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所谓捷径的广告内容所利用。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面镜子,家长媒介素养也影响着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孩子如何进行判断、孩子如何接受和选择信息、如何独立思考,都需要家长来给出正面示范。

家长怎样,他们的孩子就会怎样;教育怎样,社会的面貌就会怎样。

在这阵关于“量子波动”的风波平息之后,可能又会有新的培训出现,来迎合家长们焦灼的心。家长们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做一个具有常识和理性的及格分家长,可能比找到一种培养高分孩子的捷径在孩子面前更有说服力。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