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汽车 > 正文

【光明时评: 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老师被纳入“黑名单”,为何引发...】 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

作者:杨三喜

近日,中央发文将明确教师惩戒权细则,教育部也表示将修订《教师法》等法律,用法律形式保障教师行使惩戒权。在这个教师惩戒权话题备受关注的当口,山东日照市五莲县二中一起“班主任用课本抽打两名逃课学生遭重罚”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640 (4)_wps图片

事情起因是今年4月,杨某用课本抽打逃课私自到操场玩耍的三名学生。之后学校对杨某进行了处罚,认为其私自体罚学生,违反了学校及上级规定,对其作出了停职一个月;向当事学生和家长赔礼道歉,向学校书面检查;承担诊疗费;取消评优,师德考核不及格;党内警告、行政记过等多项处分。这一次的处罚已经不可谓不严厉。

可两个多月后,当地教体局又对杨某追加了处分,不仅扣发其奖励性绩效工资,责成学校不再聘用,还将杨某纳入信用“黑名单”。

正是追加的处罚饱受争议。一方面,杨某体罚学生不对,但毕竟是因为学生逃课,属于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发泄情绪或者侮辱学生,而且情节也不严重。

另一方面,第一次处罚时,该教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普遍的观感是,追加的处罚超过了其行为的危害程度,违反了过责相当的原则。

尤其是将其纳入“黑名单”,舆论担忧这相当于将该教师推上绝路。虽然当地教育部门解释,纳入黑名单不等于将这名教师开除,其可以重新竞聘县内其他学校岗位。理论上虽如此,但在一个县域范围之内,杨某今后的求职之路并不会顺畅。

舆情爆发后,当地披露了该事件的更多详情,回应了多个舆论关注焦点,关于体罚的描述,由“用课本抽打”补充为“在楼道内让学生蹲在地上,用课本抽打、脚踢等实施体罚、批评教育十多分钟”,体罚的原因从“逃课”,更新为“迟到”。对体罚过程的描述,从“逃课”改为“迟到”,有淡化学生行为之嫌疑,增加用“脚踢”的情节,恐怕也是为了证明教师“体罚”行为的严重程度,都在于证明追加处罚的正当性。

当地解释称,追加处罚是因为家长不服、防微杜渐。因为平息家长的不服,甚至为了杀鸡儆猴,而不是因为教师行为的不当程度而追加处分,不仅不能平息公众疑虑,反而将增加公众对杨某的同情和对处罚公正性的质疑。

当地网友也反映,该班主任教学水平高,平时对学生也十分关心,杨某此前还受过多次表彰,是学校树立起来的优秀典型。

一个教学水平高、对学生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因为一时冲动犯了错误,翻手就被其打入另册,一棍子打死,恐怕是最让人寒心的地方。正因为此,舆论普遍担心,这会让广大教师更加不敢管孩子。

教育需要惩戒,学生的不良行为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管教,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引导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当下实施教育惩戒的细则和法律依据尚不明确,但明确细则和修订法律已经在路上。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如何保障教师行使惩戒权,维护师道尊严,让教师敢管孩子、愿管孩子、善管孩子,不仅需要明确的细则,更要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要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担当。

实际的教育过程是复杂、多变的,有的孩子顽劣、屡教不改,就需要严厉一些,这个度掌控在教师手中,需要不断摸索、磨合,对此,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教师一些自由裁量的空间。对于教师合理的惩戒行为,即便面临来自家长的压力,也要旗帜鲜明地支持,而对于一时冲动、惩戒过度的情况,学校也要酌情考虑,对教师多一些体谅和理解。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