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商业 > 正文

_2019年山东省模拟考试高中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 中国昌乐 - 教学教研

3.试题难度变小。非选择性必考题的得分率为40.98%,各小题得分率高的64.75%,低的27.25%,而各小题又均具有一定的满分率,体现出试题具有入手容易、深入(得高分)难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山东省高中地理等级考试难度系数要接近近几年全国试题Ⅱ、Ⅲ卷,有所降低。

4.阅读量增大。文字材料增多,图表信息丰富,各类图表都有呈现,如统计图、等值线图、过程变化示意图,区域图、景观图等。加大学生对获取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

5.设问中增加文字材料。19题(1)至(3)问,均在设问中增加文字材料,进一步增加设问的情境。

6.增加作图题。让学生补全图中纵坐标的信息,并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画出折线图。考查信息获取与分析解读、图形绘制能力。

7.开放性题目增多。18题(3)问对此观点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19题(3)问,为砂田撂荒区的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8.选修部分不再单独命题,融合在必修试题中考查。

二、专家建议

1.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包括参考答案)的结构和特点,是科学、有效指导高中地理教学与复习的基础与前提,特别要钻研每年的试题分析。

高考命题总体要求:(1)选材不再追求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在遭受越来越严密的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考点和材料难免有撞车;(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比例不追求绝对均衡;(3)考点分布不做硬性要求;(4)热点问题视上级要求而定;(5)设问尽可能避开“套路式”答题思路。

2.落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高考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规律、核心理论,以及区域地理中的区域基本特征等,它们是学科知识内容构成的“纲”和“目”。教学与复习首先要立足基础和主干内容,引导和指导学生弄清、弄透基本原理、规律与理论,“以不变应万变”(基础性);进而将着眼点放在其迁移应用上(应用性),而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过多的加深拓展。就知识掌握而言,追求深难而忽略基础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试题特点的。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多多益善”,宁多勿少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与复习中存在的一种误区。

3.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暗线”。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额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实际上这四项能力考核目标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程目标”也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

高考答题不是让考生背诵书本地理知识,而是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考查的主要是“能力”——文字图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表达能力等。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训练。例如,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分析、解决新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记忆、理解到迁移、运用,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导和指导学生构建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教材案例和知识的学习中,思考和感悟案例所反映的原理和规律是什么、是通过怎样的思维过程得到的、它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提炼和建立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高考答卷中暴露出“解题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平常地理学习中就未能梳理出分析该类或相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自然也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高考考核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通过做题来训练,更重要的是在平常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引导。只有逐步实现由“知识立意”型课堂向“能力立意”型课堂转变,才会使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由“记忆知识”型向“分析能力”型转变。

除加强读图析图、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加强绘图能力的训练。对于一些地理原理与规律图,让学生养成绘图作图的习惯,进行图文转化、图图转化,例如地形剖面图,背斜谷、向斜山过程示意图,冷锋、暖锋与天气示意图,大气的运动示意图(包括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水循环过程环节示意图、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等。

4.强化文字、图表材料信息的获取,提高信息意识和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以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材料切入,使得“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各类地理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学会准确、全面地从中提取显性和隐性的、定性和定量的地理信息;并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每一组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对解题无效的信息或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而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完整。因此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如果忽视背景材料的存在或不能快速准确的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2)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图形语言是指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

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基本上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都是有效的、有用的。因此,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如经纬度、大陆轮廓、国界线和省界线、等值线、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观等。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3)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试题除了题材新颖,信息提供合理适度以外,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一道试题的质量好坏与设问的科学性、技巧性和严谨性直接相关。设问的科学性影响到试题的正确与否,技巧性影响到试题的技术水平,而严谨性则影响到试题的逻辑规范性,即设问中的逻辑性和条件限定,对问题回答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指向。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5.规范答题习惯,训练语言表述能力。

就高考答题而言,不是仅要求考生“会”(知识),而是最终要求(答案)“对”!这需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规范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规范呈形式。在规范步骤的训练中,重视对“审读题干要求,明确设问指向”、“分析所给图表,提取有效信息”、“思考答题方向,组织答案要点”等环节的指导。

首先教师必须养成严谨的教学作风,平常教学与习题讲解时语言要严谨,措词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说、会说,多落实在纸面上,在回答问题和习题训练中特别强调表述的规范性。

在规范呈现形式的训练中,强调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和文字准确的表述原则,强化规范表述的具体要求:(1)要点全面,不遗漏;(2)术语准确,不随意;(3)简洁精炼,不啰嗦;(4)顺序合理,有主次;(5)富有逻辑,有因果;(6)书写端正,有美感。

6.扩充阅读量,拓宽材料情景的视野。

地理高考试卷中涉及的面非常广,并且几乎全部为实践应用、案例分析的考题,在高中的地理课本中提供的素材是非常有限的,单凭借地理课堂,提供不了这么多的考试素材。硬性地背诵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固然有一定的用处,但是由于高考地理试卷中不会孤立地去考察某个地理知识点。在复习中,地理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课外读物,运用地理课本中学到的各种知识点,来分析课外阅读中所接触到的丰富案例,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强化对知识点的认知。

三、启发与思考

1.强化概念教学。

无论在平常的复习中,还是讲评中,注重地理概念的解析、辨析,逐步让学生建立起概念之间的关系网,并学会通过概念分析来解题。如青海囊谦盐泉,我们可以从“盐泉”入手,字面意思首先它是“泉”,泉就是地下水出露地表;其次是“含盐”,考虑盐从何而来,何种条件使其聚集,又是什么条件使其盐度升高。以此类推“盐湖”、“盐沼”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迎刃而解。

2.梳理学生应知的地理常识、基本国情。

对于学生认知水平内的地理常识、基本认知、国家的基本国情等,高考时是不提供信息的,而这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点,所以通过阅读、试题以及教师的推送,让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起来,思维活跃起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汽车类型多样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状况、我国主要的人口大省等;再如具体的数字概念,白令海峡的宽度、深度,省模考的“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数字背后的含义。

3.继续加强地理过程性问题的分析。

地理过程性问题,既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所以精细规划,详细设计小专题,不仅包括自然地理过程,也要涉及人文地理过程;不仅有时间上的变化,也要有空间的变迁。让学生形成过程分析的习惯,归纳过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及思路。

4.加强地理绘图能力的培养。

通过省模考透露出的信息以及学生的水平,析图、作图小专题要着手准备起来,不仅仅要求学生将课本中的原理图、过程图绘制完整、准确,还要拓展一些常见统计图、过程图、剖面图等的绘制。通过绘图,强调学生的读图完整:图名、图例、数值、坐标轴、单位、弯曲、闭合等,从而要求绘图的完整性也要考虑这些。

5.强化地理要素的学习,搭建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轮复习将书读厚,后期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渐将书读薄。也就是将知识都落脚到地理的几大要素上,建立各要素之间的知识网,相当于将知识按一定的方法思路归类整理,在运用时就不会感觉东一条、西一句,思维混乱了。

6.多角度、多轮次做高考题、研高考题。

高考题蕴含着太多的高考信息和动向,是备考的一大宝典,但是如何有效利用,提高高考题发挥的作用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碰撞和思考。

利用高考题,我们可以进行主干知识的再呈现,复习掌握主干知识;我们可以进行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用地理眼和地理脑来分析材料;我们可以进行材料的深度挖掘,在原有材料或再补充材料上,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材料;我们可以进行设问的分析,总结归纳答题思路;我们可以进行参考答案的分析,精准的运用地理术语进行表达等等。

每一次的重点不同,每一次的收获不同,每一次提升的能力也不同,让学生每一次做题都有收获,都有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7.加强地理阅读,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于地理阅读,泛泛地读作用不大,读完之后不应用效果不佳。所以通过背景材料、问题探究、体系构建、考题链接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既有利于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读不是单纯的读,而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提升上,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8.加强教师自身学习,提升学识水平和教学理论。

只有教师自身教学理论上升,才能很好的思考、指导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把准方向,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自身学识水平提高,才能将知识、原理讲透说明,才能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