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社会 > 正文

第三媒介时代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情感表达]

这是一个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带给人们工作、学习上的便利,也在改变着人的行为方式,以及内心的情感状态。网络文学的出现及发展表征着互联网时代文学的存在方式,直接带来对文学经典等基本理论问题的重新解读。

文学曾经面对的是一个广阔而遥远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深沉而细腻。中国的传统文人凭借诗歌表达这悠远的情感体验,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不单单是陈子昂自己的情感体验,也是无数古人的情感特征。要不是这样,今天我们读它怎么会依然感动?简单的诗句饱含着人们面对生与死、分别、相聚等诸多文学母题的时间与空间感受。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正是在文学经验的培养下,以审美的方式审视自身与世界。那么,今天的网络文学如何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

网络文学存在于一个虚拟的空间,有它独特的文化传播特征,作者身份的随意性,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建构了网络文学的特点。网络文学对写作模式的突破,对作品娱乐性的重视,对想象力的发掘都会对文学写作本身提供诸多的启示。网络的出现是人类科技发展的结果,而网络文学的涌现说明新兴的媒介文化正在快速崛起,大众文化的呈现方式已经发展为以电子媒介为主。

文化媒介的发展是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事情,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 媒介即信息 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促进了电子媒介的发展。回想人类文化传播的历史,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范围,改变了口口相传的传授模式。书面传播以书本等为媒介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由唐代兴起的印刷书籍到了明代成为主导地位的文学传播媒介。如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的传播逐渐进入生产流通领域,在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中,文学的商品化成为重要的传播特点。

新的传播方式并不会直接替换掉原来的传播形式,属于口头传播方式的说唱、吟诵、表演等艺术形式今天仍在继续流传。不过,每一次文化媒介的发展都丰富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可以说,媒介是认识世界的触角,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特点是时代风尚的一种体现。

纸质文学对人们来说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大多数人的童年启蒙就来自文学书籍。文学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中西方的哲学家和美学家都曾留下艺术教育的观点和理论。孔子有重要的关于诗乐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 净化说 、贺拉斯的 寓教于乐 理论都深深地影响了现代美学的发展;席勒的审美教育学说直指人性的完整与完善;王国维的 纯粹美术 学说促进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发展;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大力地提倡美育思想 人类的文学经典正是承载了美学思想的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文学的情感促进个体情感的完善。

今天的网络文学常被归入大众文化的范畴,它的发展与样貌与大众的文学趣味相关。同时,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与巨大的商业利益追逐有着紧密的关系。网络文学的好与坏多以点击率和流量为衡量标准,就像影视制作的优劣要以票房为参照一样。畅销的网络文学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前景,是一个可以运作的 IP ,相关的文化产品会应运而生。网络文学的市场化是大众文化发展时代的特点,它所拥有的巨大的受众群体是 小众文学 难以企及的。

在浙江乌镇上演的围棋人机大战,以AlphaGo的完胜结束,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乌镇留下了棋手柯洁痛哭的背影,这场人工智能机器与人的大战留下了诸多可以探讨的话题,对这一现象采取文学和审美方式的解读未尝不可。而机器人 少女小冰 制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却很难被称作文学意义上的创作,除非将文学的概念界定得过于泛化。在文学的历史上,文学的界定有一个 去粗取精 和不断纯化的过程,也有因历史文化语境需要扩容的过程。诗歌这一文体具有传统性和现实性,发展中也有口语化、散文化的弊端,但终有作家的诗性情怀。

少女小冰 的制作则更多具有程式化的特点,而不带有作家个人的情感特征。

在网络文艺中,个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逐渐弱化,随处可见的 低头族 ,在人群中或欣赏着视频,或玩着游戏,网络娱乐成为生活中的日常。网络文学的阅读占去了时间,其文本不免带有复制性、冗长性和类型化的特征,消解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追求审美意义的文学阅读似乎变得难得和罕见。

不过,网络文学同样存在经典化诉求,即文学发展本身有一个 俗雅 转化的过程。小众文学也是面向大众的,这对作者而言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典性的文学写作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不断探求,是对当代生活故事的审美讲述。电子媒介盛行的时代依然需要审美意义上的文学,因为文学创作是一个融理性与感性为一体的创作行为,语言的虚构、想象力的发挥、审美意义上的现实关怀应是统一的。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