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社会 > 正文

[在“导演剧场”时代重审 戏剧还需要文学性吗?]后戏剧剧场

高中历史教师罗恩琼斯为了让学生理解德国人民为何在二战期间接受纳粹的行动,决定用一次实验来证明法西斯主义的蛊惑力。他在学生中成立了一个组织。他强调组织内部的权威、集体荣誉感和高度团结,并制定了相应的纪律,发放成员证,设计了特有的标志和致敬的手势 学生们对此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为了让组织内部两个不同意见的学生服从,其他学生决定一致采取暴力行动 该剧的导演并没有停留在对该历史事件的还原上,在第二幕,一位母亲捧着生日蛋糕,讲述了她16岁的女儿在生日那天离家出走并留下一封信,说自己受到了IS伊斯兰国的感召,要成为一名 圣战战士 。导演将历史事件和目前欧洲遇到的新社会问题并置,从而让50年前的社会事件直指当下:警惕极端势力,它可能离我们并不遥远。

此次戏剧节的重头戏则是由德国戏剧大师Frank Castorf执导的最新舞台作品《唐璜》。在舞台上,他将乡村简陋的木棚与巴洛克式的奢华房间并置,演员不停地在杯盘狼藉的华筵、臊臭的羊圈(里面有三只活的公山羊)以及一个巨大而粗笨的洗澡木桶之间来回穿梭表演,风格化地在舞台上呈现出 唐璜式 的糜烂和颓废。唐璜和其仆人斯卡纳赖尔时而是两个角色,时而同时成为唐璜,共同追逐和围猎女性。

在该剧中,Castorf完全抛弃了温文尔雅的中产阶级戏剧审美,在舞台上不加克制地对观众进行各种各样的视觉(和嗅觉)刺激,从而传达出享乐主义之下生活的畸形化和精神的空壳化。舞台上不断出现的视觉符号 酒吧灯、LV标志等等则提醒观众,舞台上的一切其实是对当下的隐喻。Castorf曾经在采访中说,当代戏剧 一个极大威胁来自于对文学的消解 ,因此他保留了莫里哀原剧本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台词,证明了经典剧本中的文学性恰是它能流传几个世纪的内在品质。

当戏剧进入后戏剧剧场时代, 去文本中心化 固然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文本对戏剧的束缚,激发了舞台上的想象力,促进了舞台风格的多元化。然而在实践层面, 去文本中心化 往往成为彻底的 去文本化 ,其本质上是 去文学性 的过程:很多戏剧实践为了追求 剧场性 ,在舞台上大量堆砌各种视觉元素,却极端忽视文本的作用,文本成为舞台上无关轻重的点缀。这样做的结果必然造成舞台上表意的含混和失焦,使戏剧沦为视觉刺激的狂欢。实际上,牺牲戏剧的文学性,并不是获得 剧场性 的必要条件。相反,当代戏剧强调的 剧场性 ,并不仅仅停步于让观众在剧场内获得某种不同寻常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手段,使得戏剧能更加深刻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是戏剧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的使命,而正是戏剧的文学性才能让剧场内的种种现象和活的表演产生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从而赋予流逝性的戏剧以永恒的灵魂和光彩。(朱凝)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