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摄影 > 正文

[邺架轩读书沙龙第十五期举行 研讨西方自然志的建构]

邺架轩读书沙龙第十五期举行 研讨西方自然志的建构

清华新闻网11月4日电(学生通讯员 曹翰林)10月24日晚,第十五期 邺架轩读书沙龙 在清华大学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举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博士后蒋澈与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保军围绕新书《从方法到系统 近代欧洲自然志对自然的重构》,共话西方自然志的 前世 与 今生 。

蒋澈和徐保军对话

蒋澈重点阐释了如何解读自然志史从 方法 到 系统 的转变。围绕博物学(Natural History)这一学科中的分类思想是如何产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 显学 ,蒋澈通过关注博物学分类方式由单一的 方法 划分方式,到复杂的 系统 划分框架的演变,诠释西方博物学自古代至近现代发生的重大转变。蒋澈详细追溯分类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变,以历时思维梳理并考察不同时期的博物学家,如切萨尔皮诺、扎卢然斯基、阿尔德罗万迪、约翰·雷、图尔内福等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并突出强调了后期林奈的 系统 式分类逻辑在博物学界产生的历史性影响。

蒋澈演讲

徐保军对博物学发展的外部历史状况进行了补充。徐保军一直关注博物学如何内化成为现代性一部分,他认为这一学科的发展正是一种现代的产物。18世纪起,博物学已不再是田园牧歌式的浪漫的学术方式,更多是带有 反田园 特征。徐保军强调,18世纪帝国资本扩张与军事扩张,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博物学所涉猎的范围与其涵盖的数量,博物学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家间的侵略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而这一时期,激励博物科学探索者的已经不单纯是对科学的迷恋,更有金钱、权力、声誉等多重因素与力量的推动。

徐保军演讲

在现场观众提问环节,观众与嘉宾间围绕分类学诞生的意义、博物学究竟是一种方法还是一门学科、如何处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听众提问

本期活动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主持。

《从方法到系统 近代欧洲自然志对自然的重构》,蒋澈著,探讨了西方自然志(博物学)在现代早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在这一转折中分类学成为了自然志学科的首要部分。本书以科学思想史的内部视角考察了自然志家切萨尔皮诺、扎卢然斯基、阿尔德罗万迪、约翰·雷、图尔内福、林奈的分类学工作,由此追溯了近代分类学概念构造的起源。早期分类学体现为对 方法 的研究和编制,这种 方法 观念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便于教学、记忆的图表;随后, 方法 发展为具有固定阶元的林奈式 系统 ,经由 系统 观念的改造,自然被描述和理解为内嵌有层级式分类结构的自然物集合。

讲座现场

蒋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博士后,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博物学史、西方前现代科学史、西方科学史文献学和科学史编史学。

徐保军,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市高校思政课特级教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博物学评论》执行主编、编委,中国科协财政项目评审专家,耶鲁大学、杜伦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博物学史与文化、科学思想史、生态文明。著译作有《林奈传》《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案例集》等。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  婷

2019年11月04日 11:04:29 清华新闻网 相关新闻 042018.04 “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五期举行 李硕、侯旭...

3月31日,第五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清华大学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举行。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讲师李硕带来新作《南北战争三百年》,并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侯旭东教授进行对谈。两位嘉宾围绕古代冷兵器战争主题,与现场与在线观众展开了深入交流。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