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史鉴 > 正文

为啥迫切需要的亲子活动,有些公共服务机构却不愿做?看这个老小区... 公共服务机构

中山北路2605弄43号,海城公寓一二层楼,原来是环境杂乱的群租房,一年前改造成了为周边8个居民区3.6万居民服务的“家园”。周边大多是老小区、还有一些合用户,居住条件的居民为数不少,片区的建设如同雪中送炭。

周六上午9点不到,不少居民推着婴儿车往这里走。尽管外面正在修路,周边环境还不太好,但居民们还是愿意把孩子带到这里。二楼的“儿童天地”很热闹,本周六9:00-10:00档的安排是《螺丝配螺母》亲子游戏,针对19-24个月龄宝宝。8名家长抱着孩子盘腿而坐,围在年轻老师四周,一堂律动游戏课让小宝宝们兴奋不已。半小时“磨合时间”过去,老师带着家长和孩子们“开火车”、转圈圈,音乐声中夹杂着一片笑声。

小宝宝们唱唱跳跳,稍大一些的孩子由家长看管着在旁边的游乐区嬉闹,还有些过来消磨时间的老人,则坐在邻近的沙发上,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这里的居民们大多互相熟悉,大家打招呼寒暄,也都遵守这里的规则——“儿童区域”的首要原则是讲卫生,小朋友和大人都要脱下鞋子穿着袜子进入游戏空间,里面不能吃东西,水壶和零食整齐地放在外面的公共圆桌上。

为了确保孩子活动安全,工作人员投入“一百二十分心力”。这里有2名工作人员、1名保育员和1名值班志愿者同时在岗,他们一刻也不敢放松。上下午各两小时的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都会把儿童游戏设施都检查一遍,设施器具进行消毒。

据说,这里开放的第一天,有个宝宝额头磕了一下,大家都很紧张,盯的也更紧了,还制定了上岗不看手机的自我约束。还有一次,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来活动,宝宝进入活动区后不肯拖鞋,好几个工作人员来劝说,老人生气了,说了一句“有啥了不起!”抱起孩子就离开。大家一起追到楼梯口继续解释沟通,终于取得了老人谅解。这件小事的意义,不仅是留住了一位居民,更是建立了一个原则——这里属于大家,但也需要大家一起遵守规则。

钮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她家到这里的步行距离是5分钟,工作日上午由老人带孩子过来玩,双休日就自己带着参加课程,一家人在这里学到不少育儿经验。这位工作忙碌的新手妈妈,很庆幸这个亲子空间的存在,她说,20个月的宝宝在这里学会了主动和人打招呼,也学会了和同龄宝宝交流。“周边没什么幼教机构,要不是有这里,我真不知道该把孩子带到哪里去呢。”

据说,大热天里片区最热闹。最近,放暑假的大孩子也到这里来“聚会”,十来个孩子坐在安静的活动室里做作业,还经常在这里上书法课、音乐课、电影欣赏课等等,授课老师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志愿者们。

兰田片区的运营模式,属于“政府打造、第三方运营”。运营方上海乐助乐龄为老服务中心是一家非盈利性民间组织,负责人根据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并把“亲子”“为老”“就餐”作为三大重点项目,引入“灵麟教育”“i照护”和“和孝养老”三家机构分别提供专业服务。就拿提供所有幼儿活动项目的“灵麟教育”来说,这家社会化运作机构放弃盈利免费为社区服务,派出的幼教老师都很受居民欢迎。他们还在兰田片区创出新模式,建立低龄儿童家长微信群,把各种课程报名信息发布到微信群里,限定人数先到先得。负责人说“尽管这里的所有项目都是免费的,但我们为社区服务的时候也宣传了不少,不少家长都额外报名了我们的收费课程。”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