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史鉴 > 正文

【“我们的节日”之“中秋文化论坛”举行】文化我们的节日

原标题:“我们的节日”之“中秋文化论坛”举行

桂香千里人映月,人间万家中华情。正值中秋月圆之际,又近新中国成立七十华诞,人文学院“我们的节日”之“中秋文化论坛”9月15日晚在科艺中心音乐厅举行。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赖虹凯,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进功,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总经理熊殷,学生工作部部长李峰,宣传部副部长楼红英,人文学院院长朱菁、副院长李晓红,院党委副书记李启忠、张晗,以及来自各个学院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中秋佳节。

“我们的节日”之中秋文化论坛,延续清明、端午文化论坛的一贯风格与底蕴,邀请中文系老师李菁作为主持嘉宾,邀请朱水涌、石奕龙、邱士杰、陈明娥四位来自文学、历史学、民俗学领域的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中秋节的由来、传说、习俗等共同探讨中秋节所蕴含的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此次中秋文化内涵旨在增强青年学子关注当代文化传承、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责任的意识,增强两岸人民尤其是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感。

活动伊始,师生共同参与中秋猜谜、博饼活动,场内气氛热烈,更有同学积极参与飞花令,以“秋”字为题,诗词连珠,将气氛拉至高潮。

接着,论坛在民乐团演奏和青年学子的诗话朗诵中拉开序幕,一曲《春江花月夜》,鹭江月色恍惚间与唐时一般重现眼前,皎皎动人。

朱水涌老师从“月的情节”讲起,从古至今,无论诗词歌赋还是闲话家常,为何中国人始终对月情有独钟,“月”为何又寄托中华民族如此多的情怀与浪漫?朱老师以古早民间故事溯源中秋,由浅入深,引人入胜。

人类学系石奕龙老师从中秋民俗开讲,以在场师生两岸三地中秋习俗大观显现出这片广阔大地上,中华民族欢度中秋的多姿多样的欢乐图景。

中文系陈明娥老师从文学角度,带全场师生一起赏味中秋,品味中秋佳节中的人文气息。一句句诗词,一篇篇文章……中秋,在陈老师的讲述中更添韵味。

历史系邱士杰老师则从中国台湾的中秋新习俗出发,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呈现了两岸互相交流、共度佳节的民族认同感。

最后,李菁老师做总结讲话,她指出,希望青年学子能增加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和喜爱,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中华千年文明。

同学们踊跃提问,针对中秋节的现实意义、维系两岸一家亲的作用等方面请教嘉宾。五位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强调中秋节传承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多多参与、关注中秋文化,感受文化魅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一轮圆月、手心一个圆圆的月饼,是中秋团圆之美,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底最深刻的情感。正如朱水涌老师指出的:“思念和团圆,是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不断的文学母题。”文化自信,让我们中华文化长久绵延。

中秋文化论坛在艺术团的歌曲中落下帷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曲《但愿人长久》余音环绕。月光皎洁,温情洒在中华大地;论坛的文化播种,一如中华文脉,在青年心里发芽成长。

(人文学院学生宣传中心采编部 文\王雨彤 曹译 图\曹译)

责任编辑:黄伟彬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