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史鉴 > 正文

[新租房时代?“80后”夫妇从巴黎租到北京,对生活的认识愈发加深]法国夫妇

宋佳益和贺婧这对“80后”夫妇从小住在规整、有秩序的社区。但从去巴黎开始,十几年来都住得小,他们不怕小,有“白墙恐惧症”,喜欢那种填满了的生活,包括周围环境,也倾向于热闹和丰富的视觉刺激。

记者/驳静

摄影/蔡小川

新租房时代?“80后”夫妇从巴黎租到北京,对生活的认识愈发加深

宋佳益和贺婧夫妇在北京东四一带找到了合心意的租住房,而且宋佳益的画室就在附近(蔡小川 摄)

住到二环里

贺婧和老公宋佳益搬家搬得十分匆忙。

二人原先住在海淀魏公村父母的房子里,今年5月份临时出了点状况,得搬出来。满打满算,从找房子到搬家,也就只有半个月时间。

他们从没在北京租过房子,于是手忙脚乱地开始找中介。他们的想法是,以自己的经济实力,20年内要在二环内买房是无望了,而且几年后还要住回海淀,不如趁这个机会,在北京城里住几年,过过胡同儿的瘾。所以他们划定了几个重点区域,都是胡同儿集中的地带。

看了几处房子,他们很快就发现,城里的房子最新也就到2000年。就胡同儿而言,有名的交道口一带的楼,外面看上去是挺不错,可进屋一看就觉得不行,布局很奇怪,不通透,挑高也低。后来他们总结,北京90年代商品房刚刚兴起,在设计户型时,通透性和采光这两个重点往往被忽略。他们就想不如找更老一点的楼,比如80年代的红砖楼,反而户型方正。即便多数都是筒子楼没有客厅的设计,但南北通透,不是落地窗,但胜在窗户能占大半面墙,而且由于层高足够,光线也非常充足。

最后在东四一带找到一幢五层楼房。二人一进屋就相中了。东四一带大都是平房,这栋楼是少数几个还带着院子的红砖楼,而且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间50平方米左右的二居室,两个房间分别都带了一个复古的格子窗,窗框刷成了清新的蓝色,这个细节对刷着白墙毫无特色的简单装修而言,有点打动人。

看了三十来个房子,终于找到一个合心意的。他们赶紧跟房东沟通,对方报价8000元,而且态度很强硬,不讲价,坚持一年一涨,贺婧说她真是很沮丧,又直觉房东还会回来找他们,“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对他房子感兴趣的人,所以他心态高高的,后来房东果然答应跟我们见一下”,最后价格谈到7500元,正好在他们的预算内。

宋佳益是个画家,租的画室就在附近。贺婧原先是一本艺术杂志的主编,新近换了工作,不需要坐班。这个新家虽然是租的,不过50平方米,比他们自己原来的房子要小一些,但两个人都很满意。

他们受不了居住环境的单一性,喜欢热闹,把城市当作社区的一部分,别看他俩都不开车,但一往二环走,其实好多地儿骑自行车就能到,活动半径反而大了。他们两个在法国留过学,东四这一带,法国人还特别多。搬去第一天晚上,去六条的云南馆子吃饭,碰到宋佳益当年在巴黎美院的同学,有七八年没见了,就在餐馆门口生生偶遇了。

1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