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史鉴 > 正文

光明时评:因为刷脸,他将动物园告上法庭|

作者:王远方

今年7月,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引进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年卡使用者的入园检票。动物世界还向所有的年卡用户发送一条信息:指纹识别取消,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请尽快前往年卡中心注册。

近日,一位年卡用户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缘由正是这项新升级的人脸识别技术。这位用户质疑:一家动物游乐场也能采集人脸信息,安全性、隐私性都值得怀疑,万一信息泄露谁能负责?

这不是人脸识别技术第一次被质疑了。前不久,一群学生在课外科学实验中发现,只要用一张打印照片代替真人刷脸,就能打开快递柜。另外,北京地铁也透露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乘客实施分类安检,提高乘客通过效率。这引发了不少讨论:分类安检是否存在歧视?人脸识别在应对地铁高峰期客流时是否顺畅?

人脸识别技术之所以屡遭争议,首先在于涉事企业权利界限的不清晰。在信息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人脸成了人们另一张“身份证”,蕴含了具有丰富性、唯一性、精准性的生物信息。这才能够让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金融支付、服务授权等个人核心业务领域。这一方面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却埋下了隐患。同时,企业、商家是否有权利采集并储存用户的人脸信息?一旦信息泄露,一份人脸信息的背后对应的可能是用户全方面的金融、隐私信息。这样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

第二,企业、商户全面铺开人脸识别是否必要?必须注册人脸信息,一方面或许是该动物世界为解决一卡多用采取的措施,但强制性的刷脸进园,是否剥夺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

新技术的大量铺开,并不能以原有传统的缺失为代价。一次性全部采用刷脸闸机,在应对高峰期客流时是否有效?使用可能有门槛,刷脸可能会失败,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样还需要人工解决。既然这样,何不把工作做在前面?

第三,用户信息保护的缺位如何补足?5G、扫码、刷脸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个人的关键信息越来越多的暴露在网络空间里。指纹、人脸等个人敏感信息被泛滥采集背后,相应的企业、机构是否具有相应的保护能力?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一次安全漏洞的背后,往往是数以万计用户信息的泄露。企业商户在采集用户生理信息时的许诺,是否能够经得起信息安全的考量?

一项新技术如何被规范化、安全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对人们究竟是产生价值还是带来损失。在靠一张脸“走天下”的背景下,个人的隐私和安全也屡次被关注。如何能够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中找到平衡点,或许就是这起刷脸案件带给不少人的思考。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不能赶不上趟儿。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